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2)

时间:2015-12-30 16:1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宏岳,陈然 点击次数:

  另外,能源替代也受到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我国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造成我国二氧化碳强度居于较高水平。

  (三)现有产业进程中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2006年我国创造单位GDP(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目前我国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生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巨大的挑战。

  (四)发达国家在减排背景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高碳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下也必然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相应影响,为了实现《京都协议书》下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处于“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的高耗能、高排放部门如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将面临强制性的减排要求。

  它们一方面会挖掘自身的节能潜力,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而另一方面全向海外开拓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外购”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通过增加利润来弥补因为在国内履行协约而造成的损失,面对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的工业基地———“世界工厂”,虽然得到了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取得了经济增长,但代价也不可忽视。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规模大幅度增长,由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一旦投入,其使用期限均在15年至50年以上,这样投入的资金便被“锁定”(Lock———in),立即更换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当未来中国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减排或限制义务时却可能被投资“锁住”。如果把这些产业再转出去就对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冲击。

  四、低碳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能源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的低碳之路,应当推行以下政策措施:

  (一)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升级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平均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浪费结构,是建立节能型工业、节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制度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作用,从体制、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法律、咨询、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扭转生产型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二是向低能耗方向有效调整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工业部门实行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构建节能降耗型工业体系,调整工业内部比例关系,逐步建立低耗能的发展模式,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能耗低的信息产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依靠节能技术,改造重点用能产业,降低现有重点用能产业的消耗水平。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应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问责制。

  应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运用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

  (二)大力培育新兴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都是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新型行业。

  通过发展新型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的化石能源,逐步建立起低碳的能源系统、低碳的技术体系和低碳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是中国产业转型的长期方向,也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太阳能。太阳能是未来可利用规模最大、最清洁、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承载环境恶化、常规能源短缺并造成境严重污染的形势下,很多发达国家已把太阳能的开发作为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加以长期规划;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三类,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转换;目前的光伏产业主要是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的“光伏转换”。

  我国光伏产业资源丰富,从太阳光源来看,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全国有2/3以上的地区,年辐射量大于502万千焦/米2,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全球太阳能市场主要在欧洲,中国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市场正飞速成长,按照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30万KW,根据新能源振兴草案,到201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2000万千瓦。按照当前每千瓦3-5万元的造价计算,太阳能产业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可再生领域中继风力发电之后产业化发展最快,最大的产业。太阳能产业是由制造业、服务业、咨询业和保险业等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体系。要完善太阳能产业,就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尽快建立完整、合理的产业链,为太阳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保障。

  风电产业。我国风能资源列世界第三,排在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主要全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并和东南沿海。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估,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时,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时;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开发的风电资源仅占可开发风电资源的0.5%。风电新增装机达到345万千瓦时,根据对风机新增装机的预测,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到2010年预计可以达到300亿元的市场规模,2020年可以达到1800亿元的市场规模,力争在较大程度上替代煤电,满足我国新增电力的需求。

  从全球经济角度看,由于风电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资源消耗低、无碳排放、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产业特征,因此,风电发电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资源,有可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替代能源。由于我国在风电技术上的落后而导致的高成本和国外风电技术对我国技术外溢的缺失,影响了我国风电产业的科技创新与良性发展。目前对于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加强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干中学”,真正掌握风机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我国风电产业科技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促进我国风电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近两年汽车电池在容量和安全性等技术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外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技术发展迅速,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2008年底,我国的比亚迪公司在世界上率先向市场推出外插式双接电动汽车F3DM,揭开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序幕,也标志着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我国汽车的碳排放高达4.5亿吨,按照现在汽车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从现在的6000多万辆增加到1.5亿辆,以2008年汽油消耗5100万吨为基准进行测算,到2020年汽车的碳排量将高达10亿吨,所以发展电动汽车将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战略重要支撑。

  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如果国家电动汽车的产业配套政策能够出台,外插式双模电动汽车与外插式纯电动汽车有可能分别在2010年和2020年突现大规模商业化,2020年我国外插式双模电动汽车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将至少达到25%,纯电动汽车的汽车保有量达到70%。2020年电动汽车节油量将达5488万吨,2030年将达24750万吨,接近2007年中国石油使用量的总和,碳减排效果能达到50%以上。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具备资源优势,电动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优良、成本廉价的劳动力仍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

  我国是世界锂资源大国,锂矿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10,产量居世界第三,同时锰、铁、钒、磷等在我国都是富产资源,具有汽车电池材料所需锂和稀土资源的优势。我国是全球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目前年销售量达到年1000万辆,未来将有达到2000万辆市场空间。在电动汽车方面,应该说中国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大力电动汽车,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具有颠覆性,这对于传统汽车领域拥有巨大资产的世界汽车巨头来讲,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我国汽车企业没有传统汽车技术的沉重包袱,比亚迪、奇瑞、众泰等民营企业的崛起,更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前景与希望。

  生物质能产业。生物质物是蕴含在各类生物质资源中的化学能。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资源包括: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油料作物、城市及工业有机废弃物等,通过燃烧、热化学法、生化法等利用技术,可转化为二次能源,分别为热量和电力、固体燃料、液体燃料(生物柴油和乙醇)和气体燃料(沼气)。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6亿吨,除部分作为造纸原料和畜牧饲料外,大约3亿吨可作为燃料使用,折合约1.5亿吨标准煤。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年可获得量约9亿吨,大约3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折合约2亿吨标准煤。甜高梁、小桐籽、黄连木、油桐等能源作物可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可满足年产量给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畜禽养殖和工业有机废水理论上可年产沼气的80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据保守估计约为5亿吨标准煤。

  (三)提高能源效率,有效调整能源结构

  根据中国科学院《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的消耗量计算节约系数,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位,属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在这一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节约降耗,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从2006年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降低20%的目标。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行中,以钢铁、船舶、机械、建材、石化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业特征的行业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这些产业在能源使用过程中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碳排放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快速跳过工业化阶段,大幅度减缩重化工业比重。

  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提高重化工业能源资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化工业单位值能耗,是产业转型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国减排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可以通过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首先是缩短化石、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中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了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式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式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需要依托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未实现,从部门结构看,工业用能的比重一直没有下降,而交通及建筑物用能则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部门,因此这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要实现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提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推动高耗能高污染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转变,即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产能,以科技创新推进节约减排,通过生产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来降低成本,发展生态型工业园,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且缺乏规模效应的炼铁、炼钢产能和水泥产能,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四)低碳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和市场紧密结合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