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高等教育多样化及治理机制研究

时间:2016-09-07 09:1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日新 点击次数: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异质型人力资本需求的增加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细分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具有多样性特征,而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又会反过来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培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导致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的多元化选择,并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从而达到良好的组织治理绩效。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多样化及其治理机制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样化;治理机制

  1高等教育多样性及其组织形式

  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首先体现在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的多样性[1]。高等教育从横向类别上分,有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从办学机制上分,有公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的高等教育;从纵向办学层次来分,则有高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都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划分为6种类型:①综合、民族院校;②理工、农林院校;③师范院校;④医药院校;⑤语文、财经、政法院校;⑥体育、艺术院校。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可能都以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作为发展的唯一战略目标,只能走多样性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2]。

  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人才培育质量评价的多样性上[3-4]。就当前高等教育实际来说,多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多元化,既然发展多种形式高等教育是趋势,那么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质量评价体系就成为必然。在精英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在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则应建立与此阶段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5-6]。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建立多元化分层次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因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也在发生变化,正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完全垄断向多元化办学方向转变。

  2高等教育组织的治理结构

  高等教育组织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就其一般治理结构而言与盈利性企业组织存在着一定差异。

  高等教育组织的出资者是高校办学资金的来源[7]。一般来讲公立高校的出资者主要是政府,另外也接受少量的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资助。而非公立高校的出资者的身份则呈多元化的特征,可以是政府与非政府的个人或社会组织联合出资,可以是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联合出资,也可以由社会团体、企业集团甚至是个人独资。出资者身份的差异是高等教育组织目标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由政府出资的公立性高校而言,比较强调高等教育的非盈利性取向,高等教育的目标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取向,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出资者更看中组织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如社会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社会公共知识的创造与传播、基础性科学技术知识的发明与创造等等。而在非公立性的高校中则存在着不同的目标取向。其中一类的高校的出资者是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如宗教团体[8],其建立高校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社会公益、为了造福社会,因此这类高等教育组织的目标与公立高校的目标具有共同性;而另一类高校则是基于明确的盈利性动机而建立起来的[9],由于可以通过向高等教育投资获得的人力资本能在未来带来递增的报酬,所以对于一些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存在着较大的社会需求,这就会吸引一部分社会资本(无论是来自企业、个人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来对这个领域进行投资,相对于前两类高校而言,这类高校的目标更具有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取向。

  决策层主要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组织的决策部门。与企业组织或其他非盈利性组织不同,高等教育组织的决策对象具有复杂性特征[10]。在企业董事会只需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决策原则,而高等教育组织中的管理决策既包括学术性决策,又包括行政管理性决策。前者包括课程的设置、学位的设置、业绩的考核、教员的聘用等,后者包括资源的分配、新学科的建设、教员的编制、院长和行政部门主管的任命、对外社会交际等。因此,决策对象的复杂性对于决策者的选择与决策层的分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管理层是高等教育组织管理决策的高层实施者。对于一般高等教育组织而言,管理层都分为两大部门:学术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学术管理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师学术资格的评定与考核、教师教育质量与科研开发等方面的管理,行政管理部门则承担学校财政资源的分配、教职员工的人事管理、后勤保障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职能。与非公立学校相比,公立学校往往规模庞大、部门众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公立高校所提供教育服务的功能更具有多元化、公益性的特征,需要建立相关的部门去组织与实施。

  基层行动者是指以专任教师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实施者。正是他们的行为及其结果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决定了高等教育组织是否能有效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创造知识,教师的作用都是主导性的。对于社会所需求的知识性人力资本都必须经由教师的创造性努力来提供。教师的知识、素养、责任感与事业心决定了一个高校所能创造和提供的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水平。从人力资本培育的角度来讲,一个大学发展的好坏由教师的知识水平与个人努力所决定。

  高等教育组织的治理结构框架主要由以上四个层次所构成。高等教育组织目标的制定、实施及其绩效也是由这框架中的相关行为者的行为所决定[11]。围绕这一框架所建立起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为相关行为者的行为选择建立起了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于高等教育目标与组织形式不同,为了取得好的绩效,相关的制度安排也会存在差异。

  3高等教育多样化下的治理机制

  3.1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大学而言,激励约束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如何保证在大学内部对教职员工的“优胜劣汰”的实现[12]。换言之,要在大学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要从总体上满足教职员工的参与约束,使其努力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还必须能够通过“选择性激励”做到“赏罚分明”,满足激励经验型物品的要求。在大学内,这具体表现为:

  (1)招聘与甄别。这主要是指从大学外部招聘和引进合乎大学发展要求的人才。教师的流动不仅意味着大学能够招聘到优秀的教师,还意味着不合格的教师必须为新来的合格的教师让出职位。这就为内部提供了“淘汰威胁”,使已经在各大学内获得职位的教师,为避免被淘汰而努力达到其所在大学提出的各种要求,而且这种“淘汰威胁”已经成为目前各大学重要的内部激励手段。

  (2)考核与评价。这是大学内部主要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教师是否完成学校规定的硬性指标,如教学工作量(主要是教学时间、指导学生论文、课程实习等)、科研工作量(主要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课题的数量、经费和级别等);二是考察教师继续发展提高的可能,这主要表现为能否继续提升职称。

  (3)薪酬与福利。这是上述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教职员工薪酬和各种福利,其中主要是考虑满足参与约束、激励相容、选择性激励等条件。这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树立榜样、注重名誉等“建设组织文化”的方式,在教师和职工中建立非正式规则,使教师和职工自我监督、自我激励,以降低组织的激励约束成本。

  3.2决策机制:大学的行政权力一般分为3个等级,即学校、学院、系,三者间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维持着大学的日常运作。

  (1)以学术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模式: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如德、法和意大利以及日本的一些国立大学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素来被人称为“国家大学”,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资源分配以及学历认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日本,国立大学的权力结构与德国大学有些相似。在大学和学部层次,最高权力机关是教授会

  (2)以行政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模式:该模式以美国的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13]。在大学层次上,董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它负责委派各主要管理组织成员、分校负责人,掌管和审核大学的财政分配和使用等。校长是大学的执行首脑,直接向董事会负责[14]。在各分校中,分校校长是管理组织系统的首脑,他由校长任命并直接对校长负责,分校的学术管理运作方式与大学基本相似。在学院层次,学院的院长、常务副院长和行政副院长由分校校长委任,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

  3.3成本补偿机制:由于高等教育产品性质的复杂性,使得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或收益获取)方式同样具有了复杂性。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在市场上获取某项产品或服务,就必须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即“谁受益,谁出资”。对于高等教育,这一原则仍是成立的。那么,对于高等教育所产生的不同的产品,由于其受益者不同,就应该由不同的主体对其所享受或获得的服务或产品支付不同的价格。

  为保证社会的自由与正义,支付高等教育学费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在入学前支付,也可以先入学,再以其工作后的收入来支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讲,为保证贫困家庭的子女获得均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以在高等教育中采用贷款资助制度,偿还条件根据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情况来确定。这不仅可以使教育机会均等,而且能够消除政府资助所带来的不合理性;或者采用弗里德曼(1982)[15]所提出的高等教育凭单计划,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可使对高等教育的补贴在再分配上更加公平。

  3.4市场机制:从本质上讲,市场对于高等教育和其他产业并没有什么不同:市场都是按照自由、自愿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易行为的场所或是这些交易行为的总和。在高等教育中,市场同样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而且同样是有效率的。

  首先,在市场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该专业的难度及其未来的收入情况、学校的教育质量及声誉、学费水平等因素选择所要就读的大学。而大学也会对学生做出选择。因为与一般产品市场不同,高等教育的需求者——学生,仅有货币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某种资格,即表明自己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可以在规定的要求下获取和掌握一定难度的知识。这就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大学与大学之间如一般商品市场的交易双方一样展开竞争,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断地合理化。

  另外,大学内部有效治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充分流动和竞争的教师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教师和学校根据其目标和条件进行双向选择:教师考虑学校的学术水平及信誉、内部激励机制、收入水平,学校则会考虑教师的学术资历、水平等条件。

  因此,为了满足民众对高等教育殷切的期望和热切的需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现代高等教育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组织制度选择上都必须实现多样性发展。而要使高等教育组织能有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好高等教育组织的治理问题[16]。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校长选拔机制、成本补偿机制、市场机制等。当然,同时还要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配套改革,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组织取得好的治理绩效,实现高等教育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王向华.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机会多样化改革:澳大利亚的政策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7,(6):105-109

  [2]韩和鸣.对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问题的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54-157

  [3]刘智运.多样化:21世纪初叶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3,(2):52-55

  [4]郭海.劳动力市场特征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5,(4):25-26

  [5]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J].上海教育,2001,(19):16-20

  [6]顾明远.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的多样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1,(9):17-19

  [7]盛冰.高等教育的治理:重构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7-51

  [8]田恩舜.从一元控制到多元治理: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发展趋势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52-57

  [9]韩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8):8-9

  [10]康宁.大学组织治理结构对高等教育制度选择的本质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4,(6):1-6

  [11]彭红玉.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反思——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7,(6):5-8

  [12]王洪才.转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危机与治理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3):60-66

  [13]龙献忠,刘鸿翔.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9-54

  [14]唐晓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保障机制——基于实地访问的考察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6,(22):53-58

  [15][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等.自由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3-195

  [16]陈伟.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哲学反思和历史溯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13-19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