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时间:2016-06-28 11: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萧学新 点击次数:

  摘 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兼饲料作物,同时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强化对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升玉米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对推动工业、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种植研究,文章重点探讨了正大999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正大999玉米;增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粮食,还能为工业做出贡献,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并为畜牧业提供饲料。随着对玉米需求量的逐年递增,为满足玉米的供应需求,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则成为农业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增产,关键在于针对具体的地域和特定的品种,积极创新与发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制定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文章以正大999玉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它特征特性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该品种的春季平均生育期为113d,秋季平均生育期为102d。株高266cm,穗位高100cm;穗筒形,子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20.8cm,穗粗4.9cm,果穗着生于倒数第7~8片叶,穗行幅度14~16行,平均穗行数14.8,出子率88%;株型半紧凑,第1叶鞘紫色,第1叶尖端圆到匙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程度中,茎“之”字形程度极弱,成株叶片数为20~21片,穗上部叶片叶尖轻度下披或直;雄花发达,分枝12~14条,花粉量大,花药饱满深紫色;颖片基部深紫色,第1颖绿色有紫色和绿色条斑,第2颖绿色有绿色条斑,雌花花丝淡紫色。 

  2.品质鉴定。2013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67g/L,粗蛋白10.45%,粗脂肪5.02%,粗淀粉69.48%,赖氨酸0.3%。 

  3.抗病性。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9级;小斑病级1~3,平均2.1级;锈病1~3级,平均1.8级;纹枯病13.1%,粒腐病1.3%,茎腐病0,青枯病2.9%,丝黑穗病0。经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微生物所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锈病,高感纹枯病。 

  二、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广东普通玉米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区试每667m2平均产量为466.7kg,比对照增产9.9%,1年2季参试12点次均比对照增产,增产点100%;2014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12.2kg,比对照增产9.6%,1年2季参试11个点次,有10个点比对照增产,增产点90.9%。 

  三、高产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为创造出适合正大999种子萌芽出苗的土壤环境,在播种前需要精细整地,整地时需做到地面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块、耕层上虚下实。玉米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土层内,适当的深松深耕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但是深耕的程度应根据各地气候、土质、施肥量、土层厚薄来决定,土层深厚、基肥量多的土地可深耕20~25cm,而土层薄、施肥量少的土地耕作深度在15~18cm较为适宜;沙质土不适合深耕,深耕容易破坏底墒,造成土地漏水漏肥。此外,为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矿物质的活化,深耕需做到尽量早耕,延长坑土时间。 

  2.适时播种。当玉米地10cm土层的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播种前种子需用专用玉米种衣剂包衣,以防止苗期病虫害。对正大999来说,在广东中、北部地区播种期多在春节后15d,广东南部及左右江地区在立春前后播种较多。播种后还应均匀盖上4~6cm的土层。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区,应先浇水后播种,以保证全部出苗。 

  3.合理密植。不同玉米品种的最适种植密度需根据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正大999的株型半紧凑,种植密度为3800~4000株/667m2,可采用单行单株或双行单株种植。在肥力一般的地区,每667m2保苗3800株,肥力较高的地区可增加至4000株。 

  4.田间管理 定苗及中耕。在幼苗2叶时做好查苗补苗,在3~4叶时进行间苗,在5~6叶时进行定苗,定苗需做到去除病苗、杂苗和弱苗,确保田间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中耕的作用不仅是除草还有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等作用,中耕深度应做到苗旁浅、行间深。一般来说,玉米出苗后及时松土,中耕2次,第1次中耕在定苗前进行,深度为7~10cm;第2次中耕在拔节前进行,深度为15~18cm。 

  (1)施肥管理。在播种前整地时,每667m2散施农家肥500~750kg或复合肥7.5~10kg作为基肥;在定苗后及时施攻苗肥,施腐熟粪水1500~2000kg或尿素4~5kg加复合肥10~12kg,施肥后要覆土浇水避免伤苗;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是玉米吸收营养的高峰期,应重施攻苞肥,施尿素20~30kg,施肥后进行培土,以促进次生根的生长及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抽雄至开花期可追施粒肥,具体追肥量应根据玉米品种类型来定,可施尿素5~10kg。 

  (2)合理用水。从播种到出苗期间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5%,玉米幼苗耐旱怕涝,基本不用浇水,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达到根深叶茂,增强抗倒性,为后期丰产打好基础;出苗到拔节期间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20%左右,出苗至拔节前以蹲苗为主,玉米生长以根系生长为主,表现为地下部分生长快于地上部分,这就要求必须保持下层土壤的湿润,土壤含水量需保持在60%~65%为宜,以达到控上促下的目的;玉米在拔节到抽雄期间各方面生理活动机能逐渐加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共进,此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5%左右,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70%~80%;抽雄到吐丝期间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0%左右,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80%~85%;灌浆到成熟期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缺水会导致玉米败育粒多,产量与品质会受很大影响,此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左右,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65%~75%。 

  5.病虫害防治。玉米在苗期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蓟马、粘虫和红蜘蛛等。粘虫应在幼虫3龄前及时防治,可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30~45kg均匀喷雾;干旱是红蜘蛛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越干旱越严重,适时适度浇水可有效防止红蜘蛛的发生。缺锌症和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在玉米4~5叶期每667m2可用0.01%~0.05%硫酸锌溶液25~30kg进行叶面喷雾防治;粗缩病多在玉米5~6叶期时出现,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所致,对灰飞虱可施10%烯啶虫胺水剂50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加40%病毒A100g,兑水50kg均匀喷雾。虫量大的,需连续喷防2~3次,每次间隔3~4d,灰飞虱一般生活在杂草多的地方,喷药时应连同田间地头杂草上的灰飞虱一起防治。 

  玉米在心叶末期和穗期主要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玉米螟可采用颗粒剂丢心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岗霉素100~150mL,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g,兑水50~60kg,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防治黑粉病,可采用15%粉锈宁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4%,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急时拔除;在大、小斑病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大、小斑病可采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必要时隔1周再次喷药防治。 

  玉米在灌浆成熟期应主要防治青枯病和早衰,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及时消除病残体,增施肥料,合理密植,保证单株足够的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来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措施来防治;当发现有零星的青枯病病株时,可用金雷多米尔10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mL。 

  6.适时收获。当全田90%以上的果穗苞叶变枯且成紫红色,子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并在基部出现黑帽层,即成熟可收获。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扒皮、晾晒,适时脱粒并储藏。 

  四、结语 

  总之,对于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最初的选地、选种、到播种施肥与后期的田间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实现高产栽培就需要从每一个环节着手管理,同时加强开展多种栽培技术的互作效应研究,进一步探讨出玉米高产栽培新途径。该技术简单易懂,实操性强,使用方便,增效显著,从2014年开始,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技术内容根据生产实际不断完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对推动广东省玉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06). 

  [2]蔡庆红;陶优生;唐云鹏;唐启源.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2(03). 

  [3]董旭;娄翼来.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学.2008(01). 

  [4]周立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经验[J].南方农业.2014(12). 

  [5]潮海;王群;梅沛沛等.不同质地土壤上玉米养分吸收和分配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4).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