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冀东地区小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种群动态

时间:2016-07-07 11: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姣媛 点击次数:

  摘 要:于2014年3月25日至6月10日对秦皇岛地区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探讨麦长管蚜种群的发生规律及其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4月1日(此期为小麦返青期)麦长管蚜开始发生,此时百株有翅麦长管蚜的数量达到49.5头,百株无翅麦长管蚜的数量达到125.0头;而后急剧上升,在5月13日(此期为小麦抽穗期)麦长管蚜达到最高峰,此时百株麦长管蚜的数量为1 172.5头,发生程度为二级;而后百株蚜量急剧下降,至6月3日(此期为小麦乳熟末期),百株麦长管蚜的数量降到了0.0头。通过鉴定,麦长管蚜的初寄生蜂主要有2种,均属于蚜茧蜂属;重寄生蜂有2种分别为金小蜂属1种、宽缘金小蜂属1种。 

  关键词:麦长管蚜;寄生蜂;种群动态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长管蚜属(Macrosiphum)的昆虫,是我国常见麦蚜中的优势种。麦长管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及西亚、非洲、欧洲、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该害虫在国内种植小麦区均有分布,且在南方冬小麦区、北方冬小麦区、西北冬春麦区和青藏高原春冬麦区等地区为害较重[1]。麦长管蚜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繁殖10~20多代,主要以无翅孤雌胎生蚜繁殖,以有翅孤雌胎生蚜迁飞扩散。麦长管蚜喜欢温暖和光照,不耐高温和低温但耐湿润,当温度高于28 ℃或低于6 ℃时,其种群数量都会明显减少,繁殖能力明显下降;当相对湿度低于40%时,也会影响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发生,所以,温度为15~25 ℃,相对湿度为40%~80%时是麦长管蚜发生的最适宜条件[2]。 

  麦长管蚜寄主范围比较广,在我国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莜麦等禾本科植物;在浙江地区主要为害晚熟或连作晚稻稻穗,偶尔也在玉米、高粱和水稻苗等作物上为害;在海南岛一带主要在未成熟种子和甘蔗花穗上为害。夏季麦长管蚜以自生麦苗、荻草、鹅观草和荠菜等植物为食。其为害小麦时多分布在植株上部和叶片正面,随着植株的生长开始向上部叶片和穗部蔓延为害,在小麦抽穗期至乳熟期为害最重,由于喜欢在嫩穗上刺吸,故称“穗蚜”[3]。被害后的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变卷,甚至整株枯死;穗部受害后,麦粒干瘪,千粒质量下降,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它还可以传播小麦黄矮病毒,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最严重[4]。 

  麦蚜的天敌种类有很多种,根据天敌在麦田中的取食方式及猎物种类不同,把麦蚜天敌分为四大类:单食性天敌、寡食性天敌、多食性天敌及杂食性天敌。单食性天敌包括蚜小蜂科、蚜茧蜂科、姬小蜂科等,只寄生3种麦蚜[5]。 

  任雪娟等[6]在麦田中发现蚜虫寄生蜂,均是蚜茧蜂属和蚜小蜂属。其中蚜茧蜂属数量最多,其种类有麦蚜茧蜂、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和翼蚜外蚜茧蜂;蚜小蜂属数量很少,在整个调查中仅发现大约10个蚜小蜂属。 

  本研究针对秦皇岛地区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旨在掌握麦长管蚜虫的发生盛期以及危害情况,为今后防治麦长管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小麦品种为京东八号。播种时,小麦种子使用量为525 kg·hm-2,在播种前施底肥(N-P2O5-K2O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45%,使用量是450 kg·hm-2。在春天返青期再用N-P2O5-K2O复合肥追肥1次,使用量为300 kg·hm-2。灌浆期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为1 500~2 000倍。

  1.2 试验调查时间 

  根据往年麦长管蚜发生时期和小麦生育时期,将调查时间安排为2014年3月25日开始,6月10日结束(此时为小麦返青期至乳熟末期),采用定点调查的方法,每隔7 d调查1次,一共进行12次调查。 

  1.3 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昌黎麦田进行。 

  1.4 试验方法 

  选取地形比较规则,长势均匀,肥水条件基本一致的麦田。选取4个小区进行调查,即设置4次重复,每个小区采用定点取样的方法,选取200株小麦,4个小区共选取800株。在已选好的植株上挂上标签,便于以后的调查和记录。每个小区的长和宽分别为30 m和20 m。 

  1.4.1 僵蚜采集方法 采用随机调查。从5月20日开始去小麦田采集僵蚜(已被寄生蜂寄生的蚜虫),6月3日结束,共采集5次。每次把采集的僵蚜带回实验室,分别放到小玻璃瓶中(一个玻璃瓶中只允许放一头僵蚜,瓶子底部直径1.5 cm,高6 cm。放僵蚜之前先在瓶子底部放两层滤纸,然后再滴两滴无菌水,并放一段大约5 cm的麦叶,以保持瓶内的湿度。最后把僵蚜放进去,用保鲜膜封口,在保鲜膜上扎2~3个小孔,利于透气)。在常温下保存并观察其羽化情况,记录数据。 

  1.4.2 寄生蜂标本的制作方法 7~10 d僵蚜体内的寄生蜂羽化,将羽化有寄生蜂的瓶子统一编号,统计每瓶出蜂数量,并记录羽化日期。等瓶中的寄生蜂死亡后进行收集,将寄生蜂标本浸泡在盛有85%的酒精玻璃瓶中,并贴上标签。将玻璃瓶密封保存,防止酒精挥发。 

  1.5 小麦长管蚜虫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麦长管蚜发生程度分为5个等级,主要以当地麦长管蚜发生盛期的每百株平均蚜量来确定[7],各级指标见表1。 

  1.6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处理。 

  1.7 寄生蜂种类鉴定 

  蚜虫寄生蜂的鉴定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进行,标本目前保存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保实验室。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分析 

  2.1.1 有翅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百株有翅麦长管蚜数量在3月25日之后开始出现,4月1日百株有翅麦长管蚜数量达到第1次高峰为52.5头;此后呈缓慢下降趋势,5月6日降到百株有翅麦长管蚜17头;此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到5月13日再次达到高峰,此时百株有翅麦长管蚜数量为51.5头;此后又呈明显下降趋势,到6月3日有翅麦长管蚜从麦田消失。 

  2.1.2 无翅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百株无翅麦长管蚜数量在3月25日之后开始出现,4月1日百株无翅麦长管蚜数量为132.5头;从4月15日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至5月13日达到高峰期,高峰期时百株无翅麦长管蚜数量为1 246.0头,之后蚜虫发生数量急剧下降,直到5月底百株无翅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达到了0.0头。 

  2.2 麦长管蚜寄生蜂种类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百株僵蚜数量从4月29日开始出现后数量急速上升,到5月20日处于最高峰,此时的百株僵蚜数量为80.0头,此后呈下降趋势;到5月27日降到15.0头;到6月10日为0.0头。 

  本次研究共从麦田采集1 019头僵蚜,出蜂341头。通过鉴定发现,麦长管蚜的初寄生蜂有2种,均属于蚜茧蜂属;重寄生蜂有2种分别属于金小蜂属和宽缘金小蜂属。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调查了秦皇岛地区小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的消长动态,麦长管蚜从4月1日开始出现,从4月29日到5月13日呈明显上升趋势,此后呈下降趋势,到6月3日从麦田消失,其发生盛期为5月6日至5月13日。而在河北省白洋淀周边地区麦田麦长管蚜从4月18日开始出现,随着气温的升高,5月6日到5月15呈上升趋势,此后数量明显下降,到5月低基本上从麦田消失[8]。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田,杜孟芳等[9]调查发现麦长管蚜发生高峰期主要为5月10日至5月16日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本次试验调查结果与杜孟芳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与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调查结果在时间上有点差别,但发生高峰均在小麦抽穗期。 

  僵蚜则是从4月15日之后开始出现,5月6日至5月20日为高峰期,到6月10日从田间消失;由此可以看出,僵蚜发生期与麦长管蚜相比有明显的滞后现象。 

  经鉴定麦长管蚜寄生蜂有4种,分别为蚜茧蜂Aphidius sp1、Aphidius sp2、金小蜂Asaphes sp和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p。在任雪娟等[6]的试验调查结果中,只有蚜茧蜂,没有金小蜂、宽缘金小蜂的出现。而赵映书等[10]在银川平原麦区的试验调查中得出:麦田寄生蜂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大类,其中初寄生蜂有12种,主要为蚜茧蜂科(Aphidiidae),以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优势种;重寄生蜂有10种,主要为长背瘿蜂科(Charipidae)和金小蜂科(Pteromalidae),以蚜茧蜂长背瘿蜂(Alloxysta spp)、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和宽肩阿莎金小蜂(Asaphes suspensus)为主。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不仅是麦长管蚜的发生高峰期,也是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发生高峰期。本研究中高峰期时百株麦长管蚜数量达到了1 246.0头,根据麦长管蚜发生程度的分级指标,为害程度达到二级。防治麦长管蚜最关键的时期是从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就应开始防治[11],此时若选用化学防治,最好选用对寄生蜂杀伤力小的药剂。麦蚜的主要天敌是寄生蜂,所以在麦田维持麦长管蚜寄生蜂稳定的种群数量对于抑制麦长管蚜的发生及危害尤为重要[12]。 

  参考文献: 

  [1] 章士美,赵泳祥.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分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8-40. 

  [2] 胡国强,李晓凤,王长娜.麦长管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9748-9750. 

  [3] 曹雅忠,尹姣,李克斌,等.小麦蚜虫不断猖獗原因及控制对策的探讨[J].植物保护,2006,32(5):72-75. 

  [4] 韩春雨,王丽艳.小麦麦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3):157-158. 

  [5] LANDIS D A,WRATTEN S D,GURR G M. Habitat management to conserve natural enemies of arthropod pest in agriculture[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00,45:175-201. 

  [6] 任雪娟,高占林,党志红,等.河北省麦田蚜茧蜂的种类与分布[J].河北农业科学,2007,(1):36-40. 

  [7] 印毅.麦蚜种群的发生为害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 2004(2):21. 

  [8] 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等.河北省白洋淀周边地区小麦蚜虫种群消长动态[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 :93-94. 

  [9] 杜孟芳,段爱菊,刘顺通,等.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发生动态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5):608-612. 

  [10] 赵映书,赵紫华,董风林,等.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及其时间动态[J].植物保护,2011,37(1):55-58. 

  [11] 相建华,麦蚜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70. 

  [12] ROSCHEWITZ I, HCKER M, TGCHARNTKE T,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andscape context and farming practices on parasitism of cereal aphids[J].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5,108(3):218-227.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