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关于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水利的几点认识(2)

时间:2015-12-15 16:2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岳 点击次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民生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但民生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民富是为政之要,民生是和谐之本”。这是当代的民生问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反映了人们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提出了的新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民生建设的新要求。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国有史以来,治国必先治水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属于安邦富民强国的治水方略。世界发展史表明,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因此,从性质上说,水利问题与民生密切关联,这里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在“民生”与“民生水利”的关联上,我们要遵照水利部党组对民生水利界定的精神,水利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要从民生的角度审视水利发展问题,各级水利部门要据此制定和实施民生水利的政策。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解决民生问题都离不开水,这样民生与水利问题,就有了明确清晰的概念。建设民生水利,必须正确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特征,民生水利的目标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安全和综合保障。

  因此,水应当成为评价民生的基本标准之一,围绕民生问题,水利部门要以民生的理念谋划水利,要以民生水利为先:一是要强化生活用水保障,确保全民的饮用水安全;二是要提供保障水安全的综合体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水库移民和滞蓄洪区的合法权益;四是要向西部和中部,特别是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倾斜。

  2006年3月在墨西哥城发布的第四届世界水论坛部长宣言第一条明确指出:“再次声明水,特别是淡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包括消除饥饿和贫困、减少与水有关的灾害、健康、农业和农村发展、水电开发、食品安全、性别平等以及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命脉”。表明了淡水资源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是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民富国强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水利问题,开展对“民生水利”的深入调查研究,可以帮助各级水利部门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认识民生水利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此增强水利工作者关注和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有利于加快民生水利的发展。实践证明,民生问题与水密切关联,涉及到全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民生水利的理念、内涵非常丰富,范围非常广泛,立意非常深远。

  5、民生水利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水利已取得辉煌成就,目前已进入与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的新时期,但要与实现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比,民生水利问题突出表现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的享有不均等,水利发展规模、速度、成果与群众受益程度不协调。因此,要实现与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民生水利的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水旱灾害防治

  就防洪减灾而言,虽然大江大河防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部分干流及大多数支流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病险水库安全隐患突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台风暴潮、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十分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保护区内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主要农产品产量、公民财产都将持续增长,洪水的风险越来越大,近30年洪灾成灾率始终保持50%左右,最高年份在60%以上。就防旱减灾而言,我国旱灾主要是发生频率高,分布面积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近30年旱灾成灾率,大部分年保持50%以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5.2水资源供给

  据统计,2008年全国总供用水量虽然达到5909亿m3,但由于我国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将继续增加。虽然对水资源时空调控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水源工程不足,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完善,供水保障程度较低,特别是还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极端干旱情况下城乡居民饮用水问题突出,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还不强,因此,总体来看,水资源短缺形势将依然严峻。

  5.3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生产尽管连续5年丰收,但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全国有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缺水量仍高达250亿m3,要占全国缺水量的70%左右。从发展趋势来看,干旱发生频率的上升,导致农产品的损失增加,会威胁粮食生产的安全。农村水利发展改革很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经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5.4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

  目前在项目论证中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在工程建设中重项目上马轻移民安置,在水资源配置中重生产用水轻生态用水,在水电开发中重业主利益轻群众利益。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但一些地方对群众需求和利益重视不够,水利发展速度与群众受益程度不相协调,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民生水利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等等,都有待深化水利改革。

  6、民生水利的特点

  6.1公益性

  民生水利具有鲜明的公益基础性质。民生水利作为服务于广大群众的重要基础设施,这是生存权的问题,因此,要以当前水利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最终发展目标,体现出公共性和公益性。

  6.2保障性

  国家从社会角度已明确民生的重点领域,水利要围绕国家的重点领域展开。水利虽然涉及面非常广,但民生水利,目标是围绕国家民生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保障性的特点。

  6.3阶段性

  民生水利问题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的,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民生水利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需要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6.4区域性

  我国各地自然经济条件不同,社会发展目标各异,对于民生水利的发展要求、实施重点和建设标准不尽相同,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6.5综合性

  一项民生水利工程往往具有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与环境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发挥某一功能效益又需要多项民生水利工程相互配套。

  6.6政策性

  国家政策已向“三农”倾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缩小地区差距,更多地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包括水利水库移民和滞蓄洪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7、民生水利的基本框架和长效机制

  7.1基本框架

  我国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者是解决不了的。第一,民生问题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为问题;第二,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因此,在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在民生水利这条主线下,要加快发展民生水利,要从政治层面研究民生水利的基本框架。

  民生水利的基本框架,需要解决下面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民生水利的界定和基本内容以及改善民生专家视点

  水利的重大意义;二是民生水利现状和主要问题;三是民生水利的特点和基本框架;四是民生水利的重点领域;五是民生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六是民生水利的应对思路和措施。

  上述问题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一是从人的角度,民生水利就是人的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在水这个生活、生产、生态基本要素中的体现。二是从需求角度,民生水利就是实现与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水利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的水利需求。三是从责任角度,民生水利是各级水利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的最高准则。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