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世纪末诗歌衰退表现初探

时间:2015-08-11 09:5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康硕 点击次数:

  摘   要: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无论从历史价值、社会地位、文化环境、审美取向、现实意识、诗歌成果、创作群体哪个层面看,其成就都不能与其它的文学体裁同日而语,更不能与之前的诗歌相提并论。其走在了历史、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边缘,在一定程度上讲,可以说诗歌在20世纪90年代衰退了,然而其衰退的表现形式却是多方面的,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90年代;诗歌;衰退;表现

  作为一个诗的国度,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诗歌曾长期被视为文学的正宗。进入到20世纪,诗歌作为白话文学变革的先驱,引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演变。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一系列“断代性”事件的发生,文学的地位发生了一些转变,作为时代最敏感的神经——诗歌,其境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年代诗歌的最大变化便是衰退,并且有多方面的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90年代诗歌衰退现状的界定与评价,是从宏观方面与整体发展的角度衡量,因为一个时代的诗歌成就并非个人或某团体所能代表。

  从20世纪90年代起,诗歌不论从历史价值、社会地位、文化环境、审美取向、现实意识、诗歌成果和创作群体哪个层面看,成就都不能与其它的文学形式同日而语,更不能与之前的诗歌相提并论。下文具体探讨。

  1.90年代诗歌不受政治话语、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庸俗文化的约束,同样也不是时代的代言人,而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独立性,从这种角度讲,对诗歌发展无疑有益,但纵观90年代诗歌发展的总体概况,令我们大失所望。90年代的诗歌对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并未明确,潜在写作的挖掘力度远远不够,对于诗歌发展的贡献微乎其微。

  2.普通大众对于诗歌的成就与发展也失去了信心,我们与其说90年代的诗歌缺少了读者的回应与认同,还不如说全民对于诗歌的现状和未来失去了信心。诗歌依附于商业,文学的自觉性远去,诗歌与商业为伍。在商业化、市场化和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之后各种外来文化潮流如洪水猛兽般冲进我国的传统文化圈,象征人类精神领域的文学成了众矢之的,诗歌所在的文化环境极度恶劣。

  文学发展的趋势是文学由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诗歌的皇冠地位也在随之下降,诗歌在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必然经历通俗化的阶段,但是通俗化并不与低俗化与媚俗化等价。大众对于诗歌的冷漠,甚至到了鄙视质疑的地步。诗歌在社会公共空间的占有量及影响力急剧下降,社会大众的诗歌创造力与鉴赏力普遍沦落,社会人文精神素养与审美追求集体消退,这不仅是诗歌发展的悲哀,也是社会精神价值丢失的悲哀。诗歌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和走向了“边缘化”。

  3.90年代的审美取向走向了低俗、媚俗与庸俗。诗歌的粗制滥造,以无畏无惧的低俗描写吸引着读者,诗歌没有时代的呼声与印记,没有超越社会现实与个人的思想情感,诗歌也没有突显出写实的高度与深度。诗歌的现实精神被低俗的“非诗写作”所代替,90年代诗歌逐渐走向了形式的散文化、内容的低俗化、语言的通俗化,诗歌脱离了其最基本的音乐美与高度的凝练性,内容上虽然体现着90年代的后现代性,但并未达到较高的艺术层次。诗歌以低俗的追求取悦庸俗的公共大众,最终引导诗歌的主流写作倾向走向了低俗化、媚俗化和庸俗化的审美倾向,诗歌成了小圈子运动,仅限于自娱自乐。

  “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个人化写作”、“口语化”写作、“日常化”写作、“叙事性”倾向,这些被冠以具有90年代色彩的诗歌写作倾向名词,从来没有建构起关于这些写作主张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体现了90年代诗歌创作主张与写作界的混乱,有的创作主张对于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消极的意义。这些表明,90年代诗歌的审美主导倾向存在着严重的写作误区,价值追求存在着严重的偏离失衡。

  4.20世纪末的“盘峰会议”表现出了诗人在创作上没有突出成就的同时却走向了分裂。90年代的诗人成为世俗的群体,呈现出了“痞子化”倾向,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与批判意识,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显得弥足珍贵。90年代的诗人根本没表现出在商业和世俗环境下的精神焦虑,他们无情地调侃和解构诗歌。“90年代的诗人,成为一群词语造成的亡灵。”①

  诗歌在90年代缺乏天才式或具有高度成就的诗人,诗人以解构为乐趣,解构中未曾想起价值的重构。诗人的变质便是诗歌衰退的表现之一。

  5.从诗歌成就上看,90年代的诗歌主张多元,其实是混乱的状态,“知识分子写作”注重哲理与命运的思考,承担与反思的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国传统社会中“士”阶层优良传统的回光返照。这种自觉承担为90年代的诗歌摆正了应有的态度,但在诗歌本身来说,大多数诗歌存在着说理的意味,同时带有较强的玄言色彩,语言显得累赘啰嗦。“民间写作”是生活反诗意的代表,但是诗人却忽略了生活与诗歌并不等同。诗歌作品抓住了时代的特点,却忘记了诗歌自身的特点,表明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急躁处理和词语的机械堆积。部分作品包含的低俗端倪,为后来“下半身”写作埋下了祸根。民间本是文学产生的源泉所在,在90年代却成了庸俗与低俗的代名词。极端的口语化探索,也使其诗歌走向了庸俗与低俗的死胡同,从长远来讲,其对诗歌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诗人对于“口语化”、“日常化”和“诗到语言为止”的主张使诗歌丧失原型,以牺牲诗歌的艺术审美张力与社会历史价值为沉重代价,我们必须承认,诗歌与语言并不等价,语言只是诗歌的承载方式,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表达着我们的思维。“个人写作”与“多元化”倾向,表明了当下诗人被“边缘化”的现实处境,事实上诗歌的“个人化写作”堂而皇之地瓦解了诗歌的意义与价值。“知分子写作”成了“民间写作”的对立面,显得水火不容,“个人化”写作与“叙事性”倾向的本质是对文学自觉的自觉追求,但在90年代成了自娱自乐、任意解构的代名词,“日常化”与“口语化”具有浓烈生活气息的写作主张,而在90年代成了对生活碎片的任意组合,对低俗的不断追求。

  90年代诗歌发展的最终结果和极致性展现是“下半身”诗歌极具膨胀,对肉体过分迷恋、对低俗刻意追求,正如沈浩波所说:“我们亮出了自己的下半身,男的亮出了自己的把柄,女的亮出了自己的漏洞。我们都这样了,我们还怕什么?”②诗歌从“语言的时代”到了“身体觉醒的时代”,全民遭受着审美的辱没与精神的调戏。

  总之,正如王岳川所说:“在价值错位的90年代,诗在伪诗中日益贬值。伪诗人们开始以轻贱戏谑的文字游戏,去掉了沉甸甸的价值关怀,使伪体验走上了‘诗歌祭坛’。那些在语言操作中排列着长语句的‘诗人’,每日‘制作’的‘诗’实质上是给人们的‘非诗’——冷漠的叙述方式,随意捏合的语言意象,疲软情感的裸露,本真意识和血性情怀的消失,游戏与痛苦的转位,这就是世纪末诗界的疲惫‘尊容’。”③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成就确实难以让人肯定,诗歌走向衰退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这些现象发生的复杂原因,为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借鉴。

  注释:

  ①欧阳江河.谁去谁留[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②沈浩波.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J].诗刊,2002(15).

  ③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08.

  参考文献:

  [1]欧阳江河.谁去谁留[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2]西渡.守望与倾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王家新.从一场濛濛细雨开始[J].读书,1999(12).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