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浅议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

时间:2015-12-10 10: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叶金波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于交通管理和事故赔偿、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具体应用的法律、法规与解释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在道路交通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案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如何更好的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同交通肇事罪作斗争,以达到惩罚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的目的,这对保障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果,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共犯;过失;法律

  虽然交通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下降,但是交通事故频发,仍然时刻引起公众的关注。特别是在出现了数起将醉酒驾车肇事判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例后,网络上、刑法学界更是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刑法和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罪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对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共犯等问题,学者们说法不一。同时,公众们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而要求提高交通肇事罪法定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概括起来有四种学说:第一,构成本罪必须是出于过失,这是理论界的主流说法;第二,本罪在主观方面大多数由过失构成,但也存在故意(主要是间接故意)的情形;第三,本罪在主观方面既可以出于故意,也可以出于过失;第四,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不应包括疏忽。显然,大家对于该罪的主观心态可以是过失均没有异议,争议就在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能否为故意。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在认定上的难度在于,行为人往往是故意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是对肇事的结果确是排斥的。要明确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到底是什么,可以做如下分析:

  首先,明确主观心态的鉴定标准。《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可见,对于结果的认知和态度是判断主观心态的标准。

  其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故意并不能代表肇事的故意。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仅仅只是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的一部分,考察该罪的主观心态应该以肇事行为为依据。从实践中来看,肇事人对结果的发生多为排斥心态,这就说明行为人对肇事结果的发生不具备主观上的故意。

  第三,从法律规定来看,刑法将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定位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与其他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比较一致。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刑法将交通肇事罪规定为过失犯罪。

  所以,笔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纯正的过失犯罪。即只有行为人应当预见到危害结果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却过于自信地认为可以避免而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才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若行为人存在追求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故意,则以相应的故意犯罪定罪量刑。

  二、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印发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指导意见及相关典型案例的通知》,规定:对于行为人明知醉酒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当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这个规定是针对09年发生的几起重大醉酒驾车肇事的案件而出台的。其实现实中针对醉酒驾车肇事案例的判决有多种,举例说明:

  2009年8月16日凌晨2时许,被告人陈国权(化名)驾驶一辆半挂牵引车和崔威虎(化名)驾驶另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在泾阳县冀东水泥厂卸完煤后,两人共同商量在返回彬县途中冲卡闯关逃费,并由崔威虎驾驶车辆在前冲收费站的道杆,被告人陈国权驾驶车紧随其后冲过收费站。当日凌晨5时12分崔威虎驾车从永寿收费站3号上行道冲卡后,紧随其后的被告人陈国权驾驶车冲卡时将出收费亭查看该道的收费员李某在车辆左后侧挂倒受到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永寿法院审理后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陈国权有期徒刑五年。

  上述案例中,将该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均属于对交通肇事罪的突破。

  三、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

  《解释》第五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但是,依据前文的论述,交通肇事罪为典型的过失犯罪,而《刑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就出现了司法解释与法条相矛盾的现象。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交通肇事罪是否可能存在共犯?

  单纯从理论探讨上来说,共同过失犯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规定共同过失犯罪是更准确更有力地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共同行为人负有法定的共同义务同时共同地违反了该义务的情况,如果不规定共同过失犯罪,则不利于对行为人违法行为的定性,这就有可能导致对犯罪的放纵,也可能导致共同行为人之间权责不明进而处罚不当。其次,规定共同过失犯罪并不与共同犯罪理论有冲突。共同过失也体现为客观上的共同性和主观上的共同性,这与共同犯罪是一致的。所以,笔者赞同限制肯定说的观点,即在共同性为人负有法定的共同的注意义务同时又共同违反了该义务时,承认共同过失犯罪。但是,这并非是赞同《解释》第五条第2款对交通肇事罪共犯的规定。

  四、立法完善

  (一)从犯罪构成来说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