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三问

时间:2013-08-25 11:4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长春 点击次数:

  “问”的前提是生疑,生疑往往由好奇而产生。初中生由于长期受到作答训练的影响,好奇心锐减,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想提”“不敢提”“不会提”。“不想提”,主要是现在的数学试卷内容是问题解决,鲜有问题质疑;学生“不敢提”,主要是担心提出的问题档次太低,被同学或教师耻笑;学生“不会提”,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积累匮乏,思维发散度不广阔导致的。提出问题是对学生知识、方法储备、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考验。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要改变学生不想问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生疑,生疑往往是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来实现,即“设疑”,而这个问题情境,一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如电脑、电视、春游等),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要能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如故事、游戏、体育明星等)。教师“设疑”后,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使之想问。
  案例1:下面是我在教华师大版八年级《§13.3乘法公式》之“平方差公式”的导入设计。
  小明去市场买一种水果,价格为9.8元/公斤,现称得该水果为10.2公斤,小明随即报出要付现金99.96元,你知道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说说你的理由。导入材料呈现后,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小明是神童,有的说小明用了计算器,有的说小明看了电子天平,有的说小明一定有什么特殊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故意设疑:我也不知道,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自然就会有答案了,到底谁说得正确呢?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课堂上每位学生都专心听课、主动参与。
  可见,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合理的设疑情境,并持之以恒,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激励、赞美,使学生敢问
  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外界肯定时,其行为会得到积极的迁移,当其行为得到否定或轻视时,会削弱相应的行为倾向。教学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个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对师生的反馈信息较其他同学更敏感,当他们鼓起勇气第一次提出问题时,教师尤其要重视、呵护,注意挖掘提问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褒奖,提高学生提问的胆量。
  案例2:下面是我在教华师大版《§3.4.2合并同类项》中例题教学:
  合并同类项 (问题出示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1:我觉得同类型好找,但合并时往往顾此失彼,能否再细分一下?
  学生2:我有个建议,为了避免漏、忘同类型,用划线法,不同组的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标记。
  (不少同学点头表示肯定)
  教师: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3:似乎想要发言,其性格比较内向,在课堂上从来都不多言语。这时,教师论文部落适时追问。
  教师:学生3,你有什么疑问?能不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3:(低声地)我在想,同类相类似于同一种物体,如几张相同的桌子;非同类项类似于非同一种物体,它们相加有意义吗?如“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是什么意思?
  教师:(赞扬地)你的这个比方很有创意;不过,如果把问题改为:“一张桌子的价钱+一把椅子的价钱”就能解释通了,你觉得呢?
  学生3:按照这样说法,“一张桌子的价钱”与“一把椅子的价钱”不就成同类项?
  教师:从“数值”的角度看,它们是同类项。
  学生3:(声音大了一些)对了,如果不知道桌子和椅子的价钱,可以用字母a、b分别表示,形式上就不是同类项,a+b表示价钱和,就不能合并。
  教师:这样的a+b有意义?
  学生3:有意义。
  ……
  通过几次有目的的鼓励、追问,提高了学生3提问的胆量,之后他还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好问题。抓住机会,使得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敢问、敢说,不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引导发散,使学生会问
  教师在努力减少不提问的人数之后,也要减少学生乱提问的现象,即在减少“问盲”的同时,也要克服学生的“盲问”,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提问的角度方面做一些引导,拓宽提问的视野。
  案例3:我在讲华师大版《§19.2三角形全等》举了这样一个例题: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CD、DA上的点,若AE⊥BF,求证:AE=BF
  证明这道题后,我又为学生设定两个条件,意在教会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
  教师:适当改变条件和结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CD、DA上的点,
  若AE=BF,求证:AE⊥BF。
  学生2: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CD、DA上的点,
  若AE⊥BF,则线段AE、BF的长度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教师:适当改变AE、BF的位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3: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E⊥BF,求证:ME=BF.
  学生4: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ME⊥NF,求证:ME=NF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培养提问的意识和水平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及时鼓励,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问题,也应予以肯定和尊重,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京山.数学教学中提问的误区与对策[J].上海中学数学.2001(4):30-32.
  [2] 黄桂勤.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中旬).2011(2):21-22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