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操姓起源、国人的误解及其他(2)

时间:2014-08-27 13: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操奇 点击次数:


 

  此外,姓氏之源,自魏晋以后,荒芜莫辨,难寻其源。“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日知录》卷二十三《氏族相传之讹》)史料文献和考古文物皆不足为根据和依凭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以现代科技为标准的原则。所以,史学研究的终点往往是生物学研究的起点,生命科学研究可以验证史料的正确与否。使用遗传学工具来准确定位历史上的民族和家族,解决单纯的历史学方法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运用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ology)理论、基因图谱学理论和其他分子生物学、姓氏群体遗传学、遗传家谱学理论高科技方法去测定、比对操姓基因与上述相关宗族的基因,从而确定其真假。

  实际上所谓的认祖归宗的“祖宗”是包括得姓始祖、改姓始祖、迁徙始祖、人文远祖四种类型,我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谈。对远祖的确定和尊重,主要是一种文化认同,人们可以主观选择。确定远祖的标准往往是该人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如李姓以老子为始祖,陈姓以虞舜为始祖);而对于近祖的确定和尊重,则是血缘认同,即尊奉的祖先必须是有血缘关系的家族血亲祖先。欧阳修、苏轼主张“断自可见之世”。总之,考查操姓的起源究之于历史文献,证之于考古文物,验之于科技检测,新之于大胆假设,凝之于宗族精神,和之于族人情感,聚之于宗亲意识,同之于宗族身份,传之于宗族世代,成之于宗族事功。明我宪章,理达而事明;究兹本末,名正而言顺。

  二、遭国人误解的原因

  通过考证操姓之渊源,我们可知:操,作姓氏时一般读cao也,本义为情操、操守义。皆指为人“持正、大贤、坚贞”,具有“高风亮节”者。然则这样一个如此高尚和清白的姓氏,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陷入被粗鄙化、低俗化的“尴尬”境地。因为国人常常误以为“操”姓是为cao义也,即表“性交”义。这种现象又多发生于北方方言区。推究历史可以发现,操姓被粗鄙化的这种“尴尬”实源于国人对操姓的严重误解,而这种误解又根源于国人欠缺现代修辞学一一尤其是委婉语知识、现代语用学和语言政治学和姓名文化知识。

  国人常常误以为操姓为cao义,实际上是因为混淆了“操”与“cao”即上“人”下“肉”字(囿于法律和习俗,本文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指示这个本字,下文中提到此字时皆以汉语拼音cao代之)这两个字。产生这种混淆的根本原因实乃不知这里是运用了汉语中的“谐音替代”之“委婉语”euphemism语义手段。委婉语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避粗俗;(2)避忌讳;(3)避冒犯;(4)交际辞令。这里委婉语的运用很显然属于第一种情况。

  当然,历史上,第一个以“操”代“cao”的人不知是谁,起于何朝何代。不过根据汉语史的发展痕迹,可以发现这种“谐音替代”应该发生在当代文本中。一则因为在古代和现代文本中并没有发现这种替代。在明代古代经典《金瓶梅词话》用的还是“cao”字,例如第四回:婆子骂道:“贼cao娘的小猢猴,你敢高则声,大耳刮子,打出你去。”《红楼梦》亦然,第十二回:忽然灯光一闪,只见贾蔷举个蜡台,照道:“谁在这屋裹呢?”只见炕上那人笑道:“瑞大叔,要cao我呢!”

  现代文本如端木蕻良的《被撞破了的脸孔》,原载于1937年3月20日《中流》2卷1期,用的也还是“cao”本字,例如其中有:“cao你妈的,脱去鞋,到你家了!”1958-1960年发表的当代文本《山乡巨变》十六:“得,嘶,还不快走呀,贼cao的家夥,我一鞭子抽得你稀烂。”完成于1950年的《龙须沟》第一幕:“谁出这样的主意,我cao他的八辈祖宗!”推究其始作俑者可能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了。当然,最终的论据还得求证于现代电子检索技术。

  一则因为这一形式的委婉语语义手段的运用是当代新闻和出版审查制度的产物和语言政治学的铁律:在几乎所有正式的当代文本中,以“操”(再后来年轻人发展为以“靠”代之)代“cao”字;正如人们常常以“x”“逼”代“hi”(女性生殖器),这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语用了。

  正如钱钟书说:“语言就像污烂的货币”。在语言的流通过程中,由于话语权和语用学的挤压,被遮蔽的“cao”字,常常无意间成为了操姓的所指,借字取代了本字的字形,但本字却僭越了借字的字义。在这场能指与所指的语义政治较量中,能指与所指发生严重错位,后者常常成为胜者,以至于“操”即是“cao”已经成了人们的语用无意识。这种语用无意识慢慢演变成一种文化无意识,后来的人们反过来以为“操”姓粗鄙、恶俗,甚至是很下流。——一个很清白的词替一个很粗俗的词扛了几十年的“罪sin”。实际上,稍有头脑的人反过来想一想就知道:在严酷的现代新闻出版审查制度和语言政治环境下,一个彻头彻尾下流、粗俗的字怎么可能“大大方方”毫无遮掩地出现在这些正式的文本中呢?

  这种误解除了上述国人对现代语用学的无知外,还表现为国人姓名文化尤其是姓氏文化知识的欠缺。了解姓名学、姓氏文化、家谱学、宗族志的人都知道:姓用来明血缘,氏则别贵贱。由此可见,国人由于欠缺语用、姓氏文化知识导致了对操姓的严重误解,一个高尚和清白的姓氏被粗鄙化、恶俗化。

  三、认同焦虑和操姓宗亲文化的提升

  基于文化症候学,操姓宗族的这场寻根问祖的宏伟运动应该解读为操姓宗亲普遍的身份焦虑的表征。尤其是把“操”氏与曹操的无限链接,更表现出一个弱势姓氏对历史人物、皇权或权力的极度迷恋,更表现出操姓宗亲极度的自卑心态。

  通过考证操姓之渊源,操姓是一个古老、高尚、清白的姓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已经是为操姓宗亲的认同危机“去焦虑化”的第一步。但是,每一个操姓宗亲都应该好好追问自己:我们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追寻一种血缘的来源还是一种精神的来源?前者不过是一种宗族主义和生物性的返祖和懦弱。因为宗族的一切光荣和荣耀属于过去,繁盛和衰败皆归于尘土。后者才是真正缅怀祖宗、慎终追远的最恰当的方式。虽然我们的宗族中有经天纬地、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书法家曹魏王,解民于倒悬的农民起义领袖操师乞,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做出杰出沉思的“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的伟大诗人海子(原名查海生,母亲是安徽怀宁高河镇的操彩菊),但这个姓氏还不是一个伟大的姓氏。一个伟大的姓氏需要伟大的宗族精神和超越的志趣。有鉴于此,去焦虑化的第二步是,在梳理宗族史的基础上凝练出宗族精神,并以此凝聚、团结、提升宗族。建议把宗谱记载的姓氏源头——《猗兰操》作为氏歌,把兰花作为氏旗或图腾,把兰花的志趣高洁、坚毅执着精神凝练为宗族精神。“天下操姓一家人’的祖训不仅仅是告诫操姓宗亲血脉相连、习性相近、气质类似,更重要的是说天下操姓都秉承了兰花高洁志趣、坚毅执着的精神,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兴教育贤的精神。

  东汉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著的《琴操》一书中有关于孔子作《猗兰操》的相关记载。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蔡邕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此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云云,就是孔子作的《猗兰操》了。

  唐人韩愈补录轶文而成《猗兰操》全文:“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有之。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兰叶纤细柔美,兰花绰约优雅,兰香沁人心脾,兰花姿态优美,香气四溢,秀美素雅。当然,“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这才是兰最高贵的品质。寂寞、孤独甚至挫折、打击,都不能动摇兰对美的追求,“我行四方,以日以年”,对理想、信念与品质的坚守与执着,这不正是古代圣人如孔子、韩愈等的精神写照吗?只有把这种兰花的高洁、坚毅执着精神作为操姓的宗族精神,才能真正开创簇新的世代和缔造崭新的伟业。

  彻底地去焦虑化是开创伟大的事功和光辉的业绩,只有丰功伟绩才会真正消磨和解除认同的危机。“一个姓氏就是一部英雄史诗。中国人总是会在一个独立的姓氏里,读到遥远而神圣的安身立命之据,读到某种不死的信念和值得记住的事绩。”因此,去焦虑化的第三步应该是每一个操姓宗亲在兰花高洁志趣、坚毅执着宗族精神的指引下,去开创簇新的世代和缔造崭新的事业,将操姓宗族发扬光大,将操姓宗族融入现代民族,与中华民族一起由氏族、宗族蜕变为现代的、法治的、具有公民精神和意识的群体。从一个古老、高尚、清白的姓氏蜕变为一个伟大的姓氏。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