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操姓起源、国人的误解及其他

时间:2014-08-27 13: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操奇 点击次数:

  【摘要】运用姓名学知识和理论溯源操姓的由来可以发现:操,作姓氏时一般读cao,本义为情操、操守,皆指为人“持正、大贤、坚贞”。在现实生活中操姓常常被粗鄙化、低俗化的原因在于国人现代修辞学——尤其是委婉语知识、语用学理论和姓名文化知识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讲,国人对“操”姓的理解成为衡量汉语共同体文明度的标尺,操姓“被粗鄙化”的尴尬实乃汉语“被粗鄙化”的尴尬,改变这一情况有待于普及姓名文化。

  【关键词】操姓;姓氏起源;姓名文化;委婉格;宗亲文化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4)01-0061-6

  长久以来,天下“操”姓宗亲一直面临着“被粗鄙化”的“尴尬”,并且深感由此带来的身份认同焦虑。溯源操姓的由来,正本清源,为操姓宗亲去粗鄙化、去焦虑化,既可以拨开笼罩在操姓上的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也可以提高汉语共同体的文明程度。

  一、姓名文化和操姓起源

  以政治伦理中心主义为其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文化,有一个悠久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的“正名分”传统。对人的“称谓”是其中一个巨型系统。每一个人的姓、氏、名、字、号,在这个系统中各司其职起“正名分”作用:姓以“别婚姻”,氏则“明贵贱”(《通志氏族·略序》),“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风操第六》)“号以美称”(《周礼·春官·大祝》)。

  (一)姓名文化

  姓氏实际上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部族、氏族、宗族称号,简称族号。《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在老子所日之“无名万物之始”的原始蒙昧时代,语言文字还没有被发明创造出来,天地间无所谓姓与名也。进入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末期,氏族部落的图腾转换成为文字型“公”名即其“族号”,如“黄”、“炎”、“共工”、“蚩尤”等等氏族部落名。黄帝族族徽的“黄”字实际上是象形的“牛”图腾,“炎”字实际上是象形的“羊”图腾。这是姓氏的最初起源。“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赢、姒、妨……之类是也。”(《通志》卷二十六)《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说文》:“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生亦声。”氏则是同姓衍生的分支,源于父系社会,也是族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刘恕在《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里说:“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氏,氏不可呼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出现急剧的变化。秦代实行郡县制,废除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氏就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汉以后,姓氏合流,或通称姓,或兼称姓氏。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已经把姓氏混为一谈。顾炎武在《田知录》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归纳有三十二种取得新“氏”的方法,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1)以国名为姓氏。(2)以邑名为姓氏。(3)以乡、亭名为氏。(4)以居住地为姓氏。(5)以氏为姓。(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7)以排行为姓氏。(8)以官职为姓氏。(9)以技艺为姓氏。(窃以为操氏得姓适合此说。)(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随着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和原始公有制的解体,逐渐有了“私”名。顾炎武声称中国姓名系统最早形成于商和西周时期。许慎《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表示天色暗黑后人们互相不能辨认,只有通过口中的语言呼唤才能确认彼此,故名的作用是“正体”。《周礼》曰:“婚生三月而加名。”《仪礼·丧服传》曰:“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称谓系统之出现字、号是周代之事。“字”是什么?《说文》解释为“乳也”“孽乳、孽生”也,即在名字之后新增的称呼。《仪礼·檀弓》曰:“人女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之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号”,或称“别号”、“自号”,是“名”、“字”之后的又一名字。《说文》:“号,呼也。从号从虎。”吴莱《三坟辨》、《韩诗外传》认为别号起于上古。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周礼·春官·大祝》中的“辨六号”,郑玄注:“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所以“字以表德,号以美称”。

  从名、字、号产生历史来看,殷商前,人只有名,而无字、号。商末周初,始有字。如:辅周的姜尚,字子牙。到了春秋,才出现号。

  (二)操姓起源

  期望某个姓氏在传统中国语境中有一个确切和真实的文本依据或历史证明,本身就是历史幼稚病的一种症候。探究姓氏的起源问题,我们应该有“六经注我”的精神。在本文中我打算以此种精神处理操姓之起源这一问题。其实任何有姓名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几乎每一个中国姓氏都有多个渊源,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的情况不在少数。操姓也无法例外。其可信但有待考证的渊源有三说。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殷商王朝君主盘庚给贵族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据家谱文献《潜山操氏族谱》中的记录,该支操氏源自北蒙殷地,其祖先在其地做乐礼之官,主操琴瑟,亦称“殷操”。操,皆指为人“持正、大贤、坚贞”,具有“高风亮节”者,因而被后世多指乐礼操掌之官,类比乐正,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远早于春秋、汉末之操氏。子姓操氏族人皆尊奉子甸(商王盘庚)为血缘始祖,尊奉操万陵为得姓始祖,正确的姓氏读音作cao。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曹卹之后,属于以先祖事件为氏。据明朝正德年间成书的家谱文献《长寿操氏族谱》记载:“操氏始祖乃周武王姬发之后代、昭考公第十三子振铎之第二十七代子孙,因先祖在其时社会地位崇高,时孔子所出《猗兰操》一赋,他独解奇妙,世人恭称其为琴操家,后人始以操为氏。”“昭考公”,就是周文王姬昌,其庶十三子名叫姬振铎,封在曹邑,建曹国,立都陶丘(今山东定陶一带),史称曹叔铎、曹伯。一部份姬姓操氏族人尊奉曹卹为得姓始祖,正确的姓氏读音作cao。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汉末三国时期汉相曹操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谯国操氏族谱》《江西进贤操氏宗谱》均记载:操氏鼻祖原姓曹,乃曹魏武帝曹操庶子曹林,因获罪于司马氏,其后裔为避西晋皇室司马氏之害,则以祖先名“操”为氏,匿于民间。其中曹操的嫡孙曹林就被迫举家逃往鄱阳郡新义(今江西鄱阳)。曹林曾被封为谯侯,谯为今安徽亳州,是曹操故乡。曹操一族及其所分衍之曹氏、操氏,本源非出于姬姓曹氏,而是源出夏侯氏,即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亡国之君杞简公姒春的弟弟姒佗之后,属于以帝王赐封爵号为氏。姒姓操氏族人皆尊奉曹操为得姓始祖,正确读音作cao。

  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认为科学不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猜测过程。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证伪就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三说中《谯国操氏族谱》之“宗曹”说深入人心(一个弱势姓氏对一代枭雄曹操的极度迷恋),流播广远。然而其反证有三。其一,历史早在汉代就有名臣操乘,说明在曹林后裔改氏之前,中国已有操氏。谯国操氏只是流而非源。其二,可信度较高的《三国志》证伪了“晋武帝更加疯狂地杀害曹魏皇族”一说。司马懿夺权后,把曹氏家族集中在邺城进行监视,并没有屠杀。陈寿(西晋)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根据《晋书·武帝纪》的记载,其对曹氏皇族的处置,是“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并诏令“陈留王载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据此可知,司马炎只是将曹魏宗室迁居于邺城,并未疯狂杀戮曹魏皇族。先后被司马氏废黜的齐王芳和陈留王奂在西晋都得以保全,齐王芳活到泰始十年(274),终年四十三岁;陈留王奂活到太安元年(302),终年五十八岁。其三,如果说中国史书不可信此据不足为凭,那么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证伪。前不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历史系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使用基因图谱理论和方法研究发现:“鄱阳操姓与包括曹姓在内的其他姓氏均相距较远,推断他们的共同祖先远在史前时期,所以在历史时期中没有血缘关系。”至此,鄱阳操姓的“宗曹”说不攻自破。

  相比之下,窃以为《潜山操氏族谱》之记载最为可信。

  当然,最终确定操姓的渊源,除了运用姓氏学或姓名学、姓名文化学、姓氏古文字学、姓氏考古学archaeologv、姓氏文字学、姓氏音韵学、姓氏人类学、姓氏文化学、姓氏地理学、历史学、姓名学、谱系学genealogy、谱牒学等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国史·方志·族谱为顺序”,处理三者中发生的分歧,从而弃伪存真,去虚存实,力求恢复历史真实。

  除查阅各地操姓家谱、族谱、宗谱、地方志外,还要深入研究专门的姓氏学文献如战国时史官所撰《世本·氏姓篇》,唐代林宝之《元和姓纂》,宋代邵思《姓解》,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郑樵《通志·氏族略》南北宋之交的姓氏书双璧,邵思之《姓解》,明代陈士元的纯粹姓氏书《姓瞒》,凌迪知的《万姓统谱》,教育论文明末王圻《续通考·氏族考》,清乾隆敕撰《续通考》与《清通考》,清代张澍所著《姓氏五书》。

  还可以运用现代电子文献检索法查阅辑录中国古代经史子集最全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去考证操姓真正的源头。尤其是《全书》史部收录之15个大类史书。排查的重点可以集中在《史记》、《汉书》、《后汉书》、《魏略》、《三国志》、《晋书》等文本。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9-9508-9042
微信号咨询:
1599508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