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当代芭蕾《牡丹亭》的美学思考

时间:2013-12-31 10:3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侯侠 点击次数:

  【内容摘要】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大概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8年,最著名的昆曲作品之一--《牡丹亭》被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以当代芭蕾的形式重新搬上了舞台。新版本的《牡丹亭》在舞蹈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2011年,当代芭蕾《牡丹亭》在英国的爱丁堡艺术节上进行了展演,并开始了欧洲巡演之旅,同时也吸引了西方观众的目光。随着演出的进行,当代芭蕾是否可以再现中国昆曲的美学特征成为了业内人士讨论最多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中国昆曲和当代芭蕾的美学特征,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当代芭蕾《牡丹亭》的优缺点,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昆曲当代芭蕾美学特征《牡丹亭》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大约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江苏省昆山镇。昆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将歌曲、诗歌、舞蹈、对白和哑剧融为一体,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表演体系。《牡丹亭》是最著名的昆曲作品之一。2001年,有着600年历史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
  相比昆曲的历史而言,当代芭蕾作为一个新的芭蕾表演形式,历史较短。由于20世纪初古典芭蕾的衰落,欧洲舞蹈界在福金的带领下,爆发了一场舞蹈革命,当代芭蕾由此诞生。当代芭蕾与古典芭蕾的不同在于古典芭蕾的创作题材通常都来源于神话传说,表现的都是仙女、王子的生活。而当代芭蕾更侧重于表达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在动作语汇的创作上,当代芭蕾与现代舞相融合,打破了古典芭蕾一些过于程式化、日渐僵化的动作,舞蹈语言更加丰富。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于2008年创作了当代芭蕾《牡丹亭》。随后的几年间,当代芭蕾《牡丹亭》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进行了巡演。如2011年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上展演并在欧洲进行了巡演,2012年在墨尔本艺术节上完成了它在澳大利亚的首演。在演出的同时,这部作品也引起了国内外舞蹈评论家的热烈讨论。有些舞评家认为这部作品是运用西方舞蹈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对中国舞蹈界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另外一些专家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当代芭蕾并不适合来表达中国文化,特别是用来改编传统戏剧,因为当代芭蕾与昆曲在美学追求上有很大不同。鉴于上述两派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围绕当代芭蕾《牡丹亭》来着重分析当代芭蕾与昆曲之间的美学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本作品在弘扬中国传统艺术过程中的得与失。最后本文将针对如何将当代芭蕾与昆曲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更好地融为一体,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一、昆曲与当代芭蕾之间的审美差距
  不可否认,东西方艺术植根于不同文化背景与美学理论之中,这导致东西方的艺术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显然昆曲《牡丹亭》与当代芭蕾《牡丹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差距。
  昆曲《牡丹亭》由汤显祖创作于1598年。故事讲述了年轻女子杜丽娘有一天在花园中睡着了。睡梦中,她梦到自己遇见了年轻英俊的柳梦梅,两人一见倾心,坠入爱河。梦醒后,杜丽娘对柳梦梅相思成疾,居然病死了。三年后,进京赶考的柳梦梅在途中路过这个花园,无意中得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并深深地爱上了这画中的女子。之后,杜丽娘的灵魂回到了人间与柳梦梅相见。历经艰难险阻之后,杜丽娘死而复生,最终与柳梦梅喜结连理。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爱情故事,同时又感人至深,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这部昆曲作品的美学特征基于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理念受儒家、道家和中国佛家美学的影响很大,情景交融的艺术观念在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①而中国艺术的另一个主要的美学特征则是"天人合一"。昆曲《牡丹亭》就非常充分地再现了"情景交融"与"天人合一"这两个美学特征。一方面,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伴奏乐器多为竹笛与三弦琴,而不是大鼓和锣,因此音乐轻柔,旋律迂回悦耳。演员的面部表情生动,舞蹈动作温柔细腻。另一方面,由于昆曲的舞台布景非常精炼,因此,道具布景的运用比较少。故事场景的转变往往通过演员的一些简单的特定动作或独白就可以完成。因此,从昆曲的音乐、唱腔、舞蹈动作到昆曲的舞台布景,都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朦胧而梦幻的舞台氛围,即"情景交融"。此外,昆曲还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融舞蹈、音乐和诗歌于一体,并且要求不同的艺术形式非常和谐地相互融合。如歌曲与诗歌的配合应和谐统一,而舞蹈动作应当与歌词或剧情相吻合等。这种不同艺术形式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特征也反映了另一个中国的美学精神--"天人合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昆曲具有中国艺术典型的美学特征,并呈现了一种和谐的精神。同时,柔美的音乐、婉转的唱腔和轻柔的舞蹈共同构成了昆曲独特的美学价值。
  而当代芭蕾的美学特征与昆曲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当代芭蕾延续了康德"艺术应再现现实生活"的概念,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强调对艺术原型的塑造与刻画。②这种美学理论在西方艺术界被普遍采用,可以清晰地从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芭蕾舞剧中看到;其次,作为一门肢体艺术,当代芭蕾专注于肢体语言的表达。因此,修长的肢体线条,强有力的腿部动作和挺拔的造型是当代芭蕾的美学特征。也正是由于当代芭蕾独特的美学特点,在当代芭蕾《牡丹亭》中,当杜丽娘穿着足尖鞋在舞台上舞蹈时,她的人物形象看上去强健有力,情感表达充沛;再次,德彪西的音乐也被运用于舞剧当中,打破了传统昆曲缓慢柔美的特点;最后,灯光、舞台布景都设计得非常精美豪华,但是失去了传统昆曲中舞美设计精炼的特征。所以,笔者认为相较于传统昆曲《牡丹亭》而言,当代芭蕾《牡丹亭》更侧重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舞蹈动作力度强、幅度大。这些都无形中与昆曲《牡丹亭》所呈现的美学特征相去甚远。而当代芭蕾所体现的西方美学也削弱了传统昆曲所体现的"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征。
  二、当代芭蕾《牡丹亭》的得与失
  通过分析两个不同版本的《牡丹亭》之间的美学差距,可以发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很难从当代芭蕾《牡丹亭》中看到。因此,笔者认为,用当代芭蕾的形式来改编传统昆曲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这两方面。当代芭蕾《牡丹亭》显然已失去了昆曲《牡丹亭》所特有的韵味与美感。首先,一些柔美而含蓄的中国传统舞蹈动作例如"碎步"和"兰花指"已经无法看到,取而代之的是伸展而有力的芭蕾动作;其次,细腻的面部表情已无法再现。昆曲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细腻柔和,但不是夸张而外露的表达。而在当代芭蕾《牡丹亭》中,演员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加强烈,面部表情也更加夸张。因此,当代芭蕾《牡丹亭》既不是一部杰出的作品,也未能很好地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③尽管当代芭蕾《牡丹亭》并不是非常完美,甚至丢失了一些传统文化价值,但笔者认为这依然是一次运用西方艺术形式再现古老中国艺术的大胆尝试,对于发展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昆曲那情节复杂的剧本和冗长的故事陈述(完整版本的昆曲《牡丹亭》表演时间要持续将近二十个小时)已很难适应当代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更别说被其他国家的观众所接受。当代芭蕾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却以其新颖、灵活而且快节奏的表演方式博得了很多年轻观众的青睐,这种表演方式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观。因此,运用当代芭蕾来改编昆曲《牡丹亭》是使西方观众更好地理解《牡丹亭》故事情节,进而对昆曲这一中国传统艺术有一定认识。加上新版《牡丹亭》富有想象力的灯光与舞台布景设计,使得其呈现出一种"叹为观止的美"。④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西方国家,有关当代芭蕾《牡丹亭》的争论还在继续。西方舞蹈评论家和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似乎更加宽容。如曾有评价如此说道:"当代芭蕾《牡丹亭》成功地融合西方芭蕾音乐和中国舞蹈为一体。"⑤同样也有评价称这部作品是"融汇中西舞蹈为一体的精美画卷",其音乐、服装与灯光设计都堪称经典。⑥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牡丹亭》是一部勇于创新的作品,并将引领中央芭蕾舞团成为一个杰出、国际一流的芭蕾舞团"。⑦显然,以上这些西方评论家对于当代芭蕾《牡丹亭》持有积极而肯定的态度,而这部作品不论是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方面还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然而,正如之前提到的,用当代芭蕾再现传统昆曲有其局限性。有评论家就指出在当代芭蕾《牡丹亭》中,舞蹈动作的设计很笨拙,⑧当代芭蕾与中国传统舞蹈的融合非常僵硬。尽管服装的设计还是延续了中国传统服装的风格,如饰演柳梦梅的舞者穿着的便是中国传统长袍,然而,由于长袍遮盖了舞者的身体线条,很多当代芭蕾的动作特别是腿部动作难以清晰呈现。而且当舞者做旋转和跳跃动作时,长袍对于动作的完成形成了一定的阻碍。NancyPellegrim认为:"尽管舞者的动作流畅而优雅,伴奏音乐听起来却很不和谐,营造出的是恐怖的舞台氛围。"⑨由此可见,在舞蹈动作的编排、音乐的创作以及服装的设计等方面,当代芭蕾《牡丹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运用当代芭蕾再现昆曲《牡丹亭》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其优势在于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西方观众能够通过当代芭蕾的形式接受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昆曲,并在中西文化的融合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对今后类似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而其劣势在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审美观不同,其艺术形式所承载的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这部作品在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上略显僵硬,中西方美学特征的共存,导致想要表达的美学观点不够清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征略显薄弱。
  三、对于当代芭蕾《牡丹亭》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既然是当代芭蕾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一定要体现当代芭蕾的美学特征,而在意境的营造和内在文化意蕴的表达上,应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风格。笔者针对如何改进当代芭蕾《牡丹亭》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意境的营造上,当代芭蕾《牡丹亭》与昆曲《牡丹亭》相比较,情感基调更加悲观,情感抒发较为强烈。而导致悲观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音乐的创作和选择不当。德彪西的音乐激烈而悲怆,这又致使演员的舞蹈动作以及情感抒发也变得非常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情感抒发和强有力的舞蹈动作恰恰失去了传统昆曲柔曼婉转的特点以及情景交融的柔和氛围。曹诚渊曾提出一个试验性的想法,将迂回婉转的昆曲旋律与管弦乐相结合,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此外笔者还提议作曲家可以以昆曲的传统配乐乐器为基础,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旋律,而新的旋律应当延续昆曲悠柔婉转的音乐理念,这样整体的情感基调就会变得明亮而轻柔;其次,在舞蹈动作的设计方面,曹诚渊建议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融入当代芭蕾的动作当中,笔者建议编导可以弱化当代芭蕾中的一些舞蹈动作的力量,同时强化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在肢体语言上探索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当代芭蕾舞动作。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改变舞者身体重心所在的位置。昆曲演员的身体重心通常放在腹部位置,因此体态是下沉的。这种下沉的体态不仅可以从昆曲中看到,也可从太极中看到。下沉体态的呈现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中对于"气"的重视的体现。而当代芭蕾通常要求舞者将身体重心放在胸口位置,以达到挺拔向上的感觉,这也与西方信仰宗教,向往天堂的文化息息相关。因此,让舞者用一个较低的重心来跳当代芭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值得去深入研究的问题;再次,运用昆曲中细腻的面部表情或许是另一个改进当代芭蕾《牡丹亭》的途径。例如强化舞者的眼神交流,甚至在某些时刻给情感表达更充足的时间,删减掉一些繁复的舞蹈动作,用简单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引导观众将注意力转移到舞者的面部表情和情感表达上,这将使当代芭蕾具有昆曲细腻精致的特色;最后,在服装的设计上,笔者建议将水墨画的风格与紧身服装相结合,即在紧身服装上运用水墨画中的泼墨技巧,渲染出一些抽象和渐变的形状即可,就如同在衣服上画水墨画,这样的服装设计的优点在于既可以充分展示舞者的肢体线条和当代芭蕾的动作,又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结语
  当代芭蕾《牡丹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起到了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由这种中西合璧的新颖的艺术形式引发的讨论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从中艺术家可以得到更多改进意见。正如笔者针对当代芭蕾《牡丹亭》所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如果想更好地运用当代芭蕾来再现传统昆曲,创作者或许应该更专注于研究昆曲的美学价值,分析中西方音乐与舞蹈所承载的美学观点的异同,然后再进一步修改这部当代芭蕾舞作品。虽然过程非常艰辛,但也同样具有挑战性。
  注释:
  ①李泽厚.华夏美学[M].北京: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152.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