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从传媒的演变预测网络时代的曲艺艺术(2)

时间:2016-02-26 10: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梓钰 点击次数:

  在茶园、茶楼书场里,评、鼓书开始抛弃那些庸俗的东西,由俗向雅发展,完善了淌水儿技巧,丰富了表演手段,传奇性越来越强,增添并本富了“书外书”。而鼓书的音乐却相应有所退化了。

  实词短段儿进入茶园、茶楼后,不仅以故事抓人,更以唱腔赢人。他们根据观众的反馈调节自己的演唱,保留、发展受观众欢迎的唱腔,音乐性大大加强了。演出的内容逐渐由单一曲种发展为众多曲种一同演出的杂耍,每个唱段二三十分钟。这种拼盘式的演出方式,有它的长处。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经有人这么评价:“台上的歌者、节目,更相当的繁杂,老的,年青的,男的,女的,美的,丑的,行色不一,花枝招展的娇颜,嘹亮清脆的歌喉,奇形怪状的景象、情调,任你批评、欣赏,择你喜好的可以细心观摩、寻味,高兴时可以鼓掌喝彩,不爱看的那一场,可以闭上眼睛寻思旁的事情,假若时间匆促,更可以随时离座不一定非由始至终看全,而更无所憾,因为这种杂耍是不连贯的。”(寒水《天津的杂耍势力》)

  4.茶园、茶楼杂耍园※杂耍剧场———曲艺———主要是杂耍———正式成为一种剧场艺术,节目的文学性、音乐性以及表演性大大加强了。

  城市观众的观众群是多元的,除了做小买卖的、扛大个儿的、蹬三轮儿的城市贫民和工人之外,还有职员、教师、中小商人和资本家以及军阀、官僚与清朝的遗老、遗少。一般情况下,那些简陋的的杂耍园他们是不去的。于是,像天津的小梨园、大观园那样适合他们身份、适应他们欣赏需求的比较高级的杂耍园———杂耍剧场出现了。

  杂耍剧场的出现,促进了城市曲艺的规范和美化。为了满足它们的观众群的需要,它们所上演的节目,都比较文明典雅。因而,艺人们不得不注意俗不伤雅、化俗为雅。庸俗的内容和表演大大减少了,唱词越来越文雅,表演越来越规范,唱腔逐步由质朴、粗放高亢趋向华丽、细致、婉约,艺人的装饰打扮也开始越来越讲究了。

  5.

  ↙茶园、茶楼书场

  →茶园、茶楼杂耍园

  ↖杂耍剧场

  ↘

  ※

  ↗

  广播电台———家庭等———广播曲艺的诞生。人们在家里,在旅途,在凡是有收音机的地方,都可以收听曲艺。欣赏广播曲艺的这种便捷性,使曲艺的观众群急剧扩大。曲艺的主要部分———听觉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以说唱故事为主的曲种与曲目,特别为广播电台所钟爱。凭借着无线电波,曲艺空前普及。可广播曲艺毕竟只是一种听觉艺术,所以它不能表现曲艺的做功,不能表现那些表演与演唱并重的曲种比如三棒鼓、二人转的绝活,更不能传达四川相书、双簧等以表演为主的曲种的神韵。受日益繁荣的广播曲艺的影响(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人们将曲艺定义为说唱故事的艺术,并因之多少忽视了曲艺的表演,甚至将那些不说唱故事的曲种和曲目从曲艺中开除了出去。

  从20世纪30年代起,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电台纷纷出现。由于曲艺深受听众欢迎,也出于曲艺演唱的简便性,它们都约请曲艺艺人直播,由艺人在节目演唱中间插播商品广告。后来,随着录音机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CD),录播逐步成为主要的播出方式。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无线电波对曲艺的普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30年代中期,在天津,仁昌、青年会、中华、东方等广插电台的激烈竞争,就不仅让京韵大鼓、单弦、相声、评书等天津原有的曲种为更多观众所熟悉,而且使河南坠子、东北大鼓等流入天津不久的曲种以及京东大鼓、单琴大鼓(即北京琴书)等在天津刚刚形成的曲种家喻户晓。同时,“捧”红了一大批演员,使他们妇孺皆知。不过,为了适应广播这种传播媒介的特性,曲艺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比如:那些做功很重的曲种和曲目在广播曲艺中销声匿迹了;评书和大鼓书的每一回书也由两三个小时缩为半小时,书外书几乎都不再说了;为了增强曲种说唱故事的功能,单曲体曲种板腔化、板腔体曲种发展新板式、联曲体曲种吸收新曲牌成了曲艺音乐改革的主流……

  6.

  ↙茶园、茶楼书场

  ↙茶园、茶楼杂耍园

  ↖杂耍剧场

  ↖广播电台———家庭等

  ↘↘

  ↗

  ↗

  电视台———家庭等———电视曲艺的诞生。—方面,电视以声音和画面的和谐给曲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它又给曲艺的发展以较大的限制,叫它“带着枷锁跳舞”。

  电视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革,使家庭休息电视化,使曲艺欣赏家庭化。欣赏电视曲艺时的便捷性使我们涉足剧场欣赏曲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通过电视,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放眼全球,欣赏各种艺术,有意无意间就把曲艺同其他艺术进行了比较。于是,在多元化的艺术竞争中,曲艺已不再是群众文化娱乐的主要需求了。

  电视以生动的荧屏画面强调了甚至是激活了曲艺的表演,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曲艺表演的重要作用,恢复或加强曲艺表演。喜剧小品应运而生,那些特别适宜表演的相声受到青睐,一批笑星大红大紫。不过,从整体上说,由于表演毕竟处于辅助地位,做起来困难不小,对以往较少表演的梅花大鼓、天津时调等曲种来说,难度之大更可想而知。更何况电视对曲艺表演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呢,比如:它要求演员既要化淡妆又要形象美。它要推拉摇移,要用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近景和特写特别是特写犹如一面放大镜,将演员形象上的妍媸一下子都推到观众面前,以至一颦一笑都被观众尽收眼底。在舞台上,诸如皱纹、牙齿小大整齐等毛病,不会影响观众的美感,在电视上,多数情况下则会让观众的欣赏兴趣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为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电视对包括曲艺节目在内的所有综艺节目提出了短小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电视评书一回15分钟,电视相声一段六七分钟,电视鼓曲一段五六分钟。电视曲艺节目的短小,意味着曲目的结构己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拿鼓曲来说吧,它唱词内容的重心就发生了转移,由原来的以叙述有头有尾的故事为主,变成了以写景抒情为主。即便说唱故事,情节也极为简单,大多成为抒情的由头,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的基础。因之,曲艺音乐的叙事功能难以充分展现,而抒情功能却得到了较大的加强,甚至出现了民歌化、流行歌曲化的倾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曲艺演出———欣赏的主要场所和传播媒介的每一次更迭,之所以能使曲艺在题材、体裁、演出形式、表演技巧、雅俗程度等方面有所扬弃,有所变化,有所丰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曲艺艺术的发展,都是由演出场所或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特别是观众的欣赏需求所决定的。显而易见,通过网络传播———欣赏的曲艺的未来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些因素所决定的。

  二

  因而,以此为据,我们现在可以预测一下网络传播时代的曲艺了。

  首先预测的自然应该是网络曲艺的概貌。

  要预测网络曲艺的概貌,就必须先弄清楚:网络传播究竟具有那些特点和功能?它究竟可以满足曲艺观众的哪些需求?

  1.网络传播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根本区别。网络传播提供一种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实现互动。在家里,在旅途,在一切有电脑的地方,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曲艺观众自然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曲种、曲目、演员以及相关的信息。同时,观众也可以将自己创作、演唱的曲目上网传播,与其他曲艺观众甚至曲艺演员交流。上网的曲目,可以是文字脚本,可以是演唱录音,也可以是演出录像。

  2.网络传播可以大幅度提高传播的范围和时效。多媒体与因特网相结合,使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气候、国界以及频道、兆赫的影响,“网”撒到哪且,信息就传播到哪里,并且可以即时传播,使受众及时了解到“地球村”里所发生的一切,感受到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众多事件。坐在家里,曲艺观众就可以及时了解发生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曲艺信息,包括曲艺演出的现时实况。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