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

时间:2013-11-18 11:4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海峰 张佳炜 点击次数:

  [摘要]目的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预测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8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细胞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肠壁的关系、CEA水平、骨髓微转移癌细胞与根治术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处理。结果①本次研究中有48例(30.38%)患者发生肝转移,根治术后1年、2年、3年内发生肝转移的患者数及比例分别为17例(10.76%)、24例(15.19%)、7例(4.43%)。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CEA水平升高及骨髓微转移细胞呈现阳性的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CEA水平正常且骨髓微转移细胞呈现阴性的患者比较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it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骨髓微转移为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了能够使肝转移早期发现,对骨髓微转移阳性的大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随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肠癌;根治术;肝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5.34;R730.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9-0033-03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在大肠癌的治疗中肝脏转移是失败的主要原因[1]。而大肠癌患者中在初诊时约有10%~25%存在肝转移,有1/3左右会在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该类患者中大部分可能会在1~2年内死亡,因此,在大肠癌死亡患者中肝转移为一项主要的原因。所以,在患者预后的判断、治疗的指导及总体治疗效果的提高中对肿瘤肝转移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上缺乏早期发现肝转移的特异敏感指标,在确诊时出现肝转移的患者已经没有治疗的机会[2,3]。回顾性分析近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种因素与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8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在我院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具有手术指征,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研究中排除术前及术中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7例,年龄最低22岁,最高78岁,平均(47.31±8.52)岁。所有研究对象中有106例为直肠癌患者,距肛门>8cm及<8cm的患者数分别为30、76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Miles手术55例、Dixon手术51例;有52例为结肠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左半结肠切除术34、右半结肠切除术18例。

  1.2研究方法

  对以下因素与根治术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患者经B超、CT发现病灶做为肝转移的标准。①肿瘤细胞类型,高分化、低(未)分化;②有无淋巴结转移;③与肠壁的关系,肠壁内、肠壁外;④CEA水平,升高、正常;患者的外周血CEA的测定时间分别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⑤骨髓微转移癌细胞,阳性、阴性。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进行4次骨髓转移癌细胞的检测,时间分别为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各种因素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有48例(30.38%)患者发生肝转移。其中根治术后1年、2年、3年内发生肝转移的患者数及比例分别为17例(10.76%)、24例(15.19%)、7例(4.43%)。由表1可见,有淋巴结转移的、CEA水平升高及骨髓微转移细胞呈现阳性的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CEA水平正常且骨髓微转移细胞呈现阴性的患者比较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与肠壁关系(肠壁内、肠壁外)比较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itc多因素回归分析,由表2可见,骨髓微转移为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而肝脏为大肠癌根治术后血行转移的常见器官,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异性的敏感指标能够在早期发现肝脏转移[4]。此外由于发生肝转移的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导致漏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在临床能够明确诊断时,采用化疗治疗往往具有较差的临床效果,而患者也错过了手术的机会[5]。采用治愈性切除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有报道表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30%[6]。所以,如果能够对大肠癌肝转移进行预测,对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的随访则对于大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与其他实体癌比较,大肠癌的转移具有相似性,也是一个复杂的系列过程,由多个不同的阶段组合而成[7]。癌细胞因为细胞间粘附分子的缺损或功能失常由原发癌灶上脱落进入血管,有部分的癌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防御机制移出血管,在转移器官上粘附。微转移灶就是由部分的逃逸癌细胞形成。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能够形成转移灶的占有相当低的比例,仅为0.01%,无论肿瘤的发生还是转移均为多阶段过程[8],因此对于患者的肿瘤细胞在外周血或骨髓中的检测是否对于预后有重要的作用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158例大肠癌患者,共有48例(30.38%)患者发生肝转移。其中根治术后1年、2年、3年内发生肝转移的患者数及比例分别为17例(10.76%)、24例(15.19%)、7例(4.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淋巴结转移的、CEA水平升高及骨髓微转移细胞呈现阳性的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CEA水平正常的及骨髓微转移细胞呈现阴性的患者比较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各种因素中淋巴细胞转移、CEA水平及骨髓癌细胞微转移与其相关。多因素回归结果发现,骨髓微转移为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在各器官组织中播散并存活的没有形成转移结节的肿瘤细胞即为微转移,其临床表现不明显,采用CT、MRI等常规的检查方法对其检测具有一定的难度[9]。在外周血、骨髓等远处器官中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即使具有较少的数量也提示未来的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肿瘤发生中微转移为其基础及前提,患者预后的判断、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指导中微转移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10]。在骨髓抽吸和活检标本中均检出癌细胞,但是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放射影像学上也没有证据证明其存在远处或骨髓转移为骨髓微转移的具体的含义。与大体癌肿比较,微转移无血供是其主要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同点。依靠渗透获取氧和营养为微转移肿瘤细胞的主要生存方式,这就使其生长至微小的癌巢受到了限制。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机体的免疫状态及宿主器官微环境决定了微转移的转归。大部分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与原发灶在形态及功能上差异不大,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只有小部分[11,12]。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