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国际突发事件与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生成(2)

时间:2013-12-06 13:0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丁姗 史鹏英 王彤 点击次数:


  对于中国官方言论,苏州大学生最支持的是A"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占了问卷总数的87.4%,而B"公布领海基线,是国际通用的主权宣示办法"、D"日本的'购岛'行动是对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也是对国际法的严重践踏"和E"美国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应该保持中立"的支持人数也超过了问卷数的50%,只有C选项"当前中日关系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完全是由于日方罔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非法'钓鱼岛'造成的"稍微低于平均水平。
  对于网上某些偏激的言论是否引起大学生的支持,调研组也做了相关调查。如表9所示,对于网上言论,有一部分大学生支持的是选项A"中日必有一战,武力收复钓鱼岛的时候到了",占了问卷总数的45.3%,也有一部分人不支持打仗,选择了C选项"不要为了钓鱼岛打仗",而选项B"宁可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和E"满大街的日系品牌汽车都应该被砸掉"的言论显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仅占8.1%和3.4%。这表明,苏州大学生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表现出了高度的务实,对网络偏激的言论保持了较强警惕。
  1.4从对历史与现实认知的角度看
  苏州大学生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复杂性有一定认识,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对大学生理解热点问题有明显的帮助。对于钓鱼岛历史,大多数苏州大学生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其中最了解的是B"《马关条约》中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给日本"。A"明朝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属于中国版图"与C"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也被大家所熟知,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近代钓鱼岛的历史比较熟悉,而对钓鱼岛的当代历史D"美国把'钓鱼岛'送给日本"、E"1972年周恩来提出将钓鱼岛问题搁置待日后再解决"和F"1978年,邓小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了解甚少。
  针对"网络信息对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的改变程度"这一问题,调查问卷设置了5种评分量级:"1"--"模糊了","2"--"没有改善","3"--"说不清","4"--"一定程度上加深",5--"极大加深"。统计结果显示,理解和认识改变程度的均值为"3.98",接近"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对'钓鱼岛争端'的理解和认识"。从表11中也可以看出,选择"一定程度加深"的大学生最多,占了样本总数的57.1%,而选择"模糊了"的大学生最少,只占了样本总数的1.8%,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接收的各种信息"极大加深了对'钓鱼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占样本总数的26.2%。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对理解和认识的改变程度有显著性影响,男生的改变程度高于女生,均值分别为"4.07"和"3.90",说明各种信息的获取对男生的影响大于女生。再者,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类别对理解和认识的改变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艺术类的改变均值最高,为"4.17",理工类和医学稍高于"4",三类均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钓鱼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文科和其他处在"说不清"和"一定程度加深"之间,说明改变程度没有另外三个专业大。另外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学历和年级对理解和认识的改变程度的p值分别为0.977和0.483,均高于0.05,说明学历和年级对理解和认识的改变程度影响不明显。
  2重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对策
  ⑴单单依靠网络,大学生不能获得网络热点事件的足够信息,应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互使用实现社会教育和自我学习。如第二部分所示,苏州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使用网络完成"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的信息获取,但是,是否在使用网络的同时还使用了其他传统媒介,这对大学生在网络热点事件上的信息获取与自我学习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这部分的研究分析中,调研组根据"是否只通过上网获取信息"把大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只使用网络,另一类是既使用网络,也使用至少一种传统媒介。基于"信息获取方式"对大学生线下行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假设,调研组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证明,大学生使用不同媒介获取"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相关信息对其线下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即是否只通过"上网"获取相关信息对"是否继续关注有关'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的信息"、"是否就相关议题在网上发表评论"、"是否会对某些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以及"是否会参与攻击相关涉日网站"具有显著性影响。多渠道获取信息有助于大学生持续关注"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的相关信息。换言之,大多数只通过上网获取相关信息的大学生相对更不愿意对相关议题发表评论,也不愿意进行二次加工,更不会去攻击涉日网站,大家并没有依赖网络而产生不良影响,且能够合理表达爱国热情。
  根据卡方检验结果,调研组发现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大学生对中国政府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的应对措施评价有显著性影响。不管以何种方式获取信息,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中国政府应对措施"一般"。其中,认为"很不给力"和"不太给力"的大学生中,只通过上网获取信息的学生人数多于其他学生,而选择"比较给力"和"非常给力"的比例小于其他学生,说明单一的通过上网获取信息的方式降低了学生对政府应对措施的满意度。
  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0年底)等数据,我们发现:在当时中国4.57亿网民,与全国总人口13.7亿相比,约占1/3。其中,上网发帖、回帖的,占网民数的31.7%,占全国总人口的10.6%。也就是说,约一成中国人经常在网上发声,他们构成"网络舆论"的民意基础。大学生在网上发表评论的比例达到19.10%,其中通过网络和其它传统媒体获知信息的大学生更有23.50%在网上发表评论。和全国网民的平均情况相比,大学生在网上发言的欲望更加强烈,而从多种媒介渠道获取信息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评论。这充分说明,单单依靠网络,大学生不能获得网络热点事件的足够信息,但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互使用实现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
  ⑵自媒体对大学生在"钓鱼岛争端"上的认知、行为及态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应该利用这一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舆论。考虑到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都比较普遍的情况,调研组在此把大学生分为两类:一类被定义为web2.0时代"自媒体的积极使用者",即同时选择微博和社交网站作为浏览路径的大学生;另一类为其他的普通网络使用者。通过这样的分类,调研组试图强化两种web2.0时代的网络平台,考察同时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的大学生在网络热点问题上是否具有某种共性。
  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可得结论,自媒体使用的积极程度对大学生采取的线上行为A"继续关注有关'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各种信息"有显著性影响。不管以何种浏览路径,大多数学生都愿意继续关注有关"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的各种信息,占了有效样本总数的86.4%,其中,自媒体的积极使用者继续关注相关信息的比例高于其他学生,说明自媒体的积极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更有积极性。
  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可得结论,不同的浏览路径对大学生采取的线上行为B"转发看到的信息到微博或者各种网站上"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另外,会转发相关信息的大学生占了少数,为有效样本的32.7%。其中,自媒体的积极使用者转发相关信息的比例高于其他学生。
  上述一系列数据表明,作为自媒体的微博和社交网站,对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及态度产生了一定影响,我们应该在自媒体上投入更多的引导力量。
  ⑶大学生对"钓鱼岛历史"的了解程度,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应该对大学生加强热点问题上的历史和历史观教育。针对调查问卷中关于"钓鱼岛历史"的了解程度,我们把每个选项设置"1分",一共六个选项,总分为"6分"。根据统计结果,在总的有效样本中,样本均值为"3.33分"。其中,男生得分均值为"3.47分",高于女生的"3.20分";本科生的得分均值为"3.36分",高于专科、高职的均值"3.29分";文科生的得分均值最高,为"3.43分",艺术类学生得分均值最低,为3.15分。按照性别、学历层次和专业类别来比较,虽然从统计上看差别不明显,但是男生对"钓鱼岛历史"的了解还是多于女生的,本科生还是高于专科、高职学生的,文科学生还是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
  我们发现,越是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掌握得丰富,大学生对政府采取的应对策略的评价就越高。从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本科二年级学生对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掌握最少,因此也对政府的立场倾向于认为"不给力"。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了高中,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态度立场取向有比较大的影响。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社会,随着对国家、社会的亲身体验越来越多,其对国家在重大问题上的态度也体现出更多的认同。
  同时,我们以"钓鱼岛历史"的知晓程度分别与前面的"是否只通过上网获取信息"和"是否自媒体的积极使用者"分别做交叉分析。根据t检验结果,p<0.05,差异显著,说明不同信息获取方式对"钓鱼岛历史"的了解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大学生比只通过上网获取信息的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钓鱼岛的相关历史。
  [注释]
  [1]这五所高校分别为:以大学本科教育为主的苏州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