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中国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建设途径探索(2)

时间:2016-06-01 14:0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鹏丽 点击次数: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过去10年中,中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中国有高职院校1168所,高职在校生人数860万人,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和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总数的61%和46%,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5 ]可以说,在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高职教育承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把中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历史重任。
  中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财政收入有限,高职教育建设受到较大限制。不管是学校发展规划还是办学定位,不管是学科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储备,都无法真正面对市场,聚焦地区,服务区域发展需要。发展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其现实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接地区支柱产业建设,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附理论指出,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依赖,虽然能带来短期发展,但从长远看,持续依赖发达地区的市场、资本和技术会抑制落后地区的发展力量,而对发达地区市场的生产和技术、资本及生产要素输入的经常性依赖,会使落后地区的经济产生结构性畸变。落后地区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①。同样,也只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力增强,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此,在地区政府科学规划发展方向、明确阶段发展定位的基础上,高职教育通过建设特定专业和培养专门人才,无缝对接地区发展支柱产业,既有利于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工作;也有利于当地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实现有效就业和自主创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二是促进地区科技创新,有效提升研发能力。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转型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的研发。民族地区作为经济后发区域,可以通过加大高职教育建设力度,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摆脱传统发展路径束缚,降低经济转型升级成本,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最大内需所在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是产业发展推动的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新型城镇化还代表了经济结构转换、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升级。在某种程度上,新型城镇化是普惠民生、促进就业的一条战略主线①。如果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能够覆盖到县一级区域,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培训当地群众实用技术和岗位技能,通过农业科技和技术研发等方式帮助群众实现自主创业,那么,县一级区域将能够吸引并聚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而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当前中国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新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民族地区发挥后发优势跨越发展的迫切需求,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空间布局不甚合理,办学经费普遍不足
  以经济大省广东为例。截至2013年底,广东共有79所独立设置并实际招生的高职院校。然而,其中68所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而在从属于民族地区的清远、韶关两市,仅各有1所高职院校[6 ]。这种空间布局,使得珠三角地区高素质技能人才聚集,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达,而民族地区却因相应人才缺乏,无法支撑产业布局与转型发展。由此导致的人才培养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两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
  在办学经费方面,由于高职教育偏重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往往需要建设与先进产业相匹配的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其经济投入甚至比普通本科院校还要高。据澳大利亚教育部门统计表明,高职教育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2.64倍 [7 ]。这种高投入是民族地区财政难以支撑的。同样以广东为例。2012年,从属民族地区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费总收入19844.75万元,其中财政拨入经常性经费3400万元,而从属发达地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费总收入85239万元,其中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52123.6万元。两所高职院校之间办学经费差距巨大,这种经费投入上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硬件设施相对滞后,专业建设有待完善
  由于地区财政支持有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也相对滞后。其中,最突出的是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大多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都缺乏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和条件,技能性实训基地规模小,设施不健全,实践训练功能有限,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只能以仿真教学为主,无法使学生在校内获得较强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从而胜任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对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而言,一旦无法获得中央或省财政的资金扶持,那么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就只能停留在简单模拟阶段,难以做到产学研深度结合,为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8 ]。
  在专业建设方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囿于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等制约,专业建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往往倾向于开办经贸管理、财会文秘、外语外贸、计算机等专业,这些专业开办资金不需太多、筹备时间可以较短、师资力量容易聘请、一般没有实训要求,也受较多社会大众欢迎,但对于地区发展真正急需的工科专业,如数控机械、交通工程、生物制药、建工材料等,却往往无法开办或难以有效开办;二是一些学校是由原来的中职学校升格而成,或者由原来的教育学院等合并而成,存在着沿袭先前办学思路或重基础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训练等问题;一些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面向市场需求,只是简单参照本科院校设置,成了本科“压缩版”,技术技能应用特征无法体现,既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一定程度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人才队伍储备不足,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窘迫。一是地区急需专业、紧缺专业、新兴专业等学科缺乏领军人才和攻坚团队,无法通过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坚,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比如数控机械专业,目前高水平教师和高技能人才几乎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难以聘请到相应人才。二是教师队伍年龄梯队与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这些教师大多为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比例小,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素质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不多。三是年轻教师大多毕业不久,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企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同时,又因为承担较多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顶岗实践,容易与社会发展脱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一些年轻教师,把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作为一块跳板,一旦完成高学历学习并获得相应学位,或通过职称评审取得高级职称,就有可能选择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对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引进与人才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比重流向存在失衡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