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档案馆空间认知研究

时间:2016-08-04 16:4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苏君华 李莎 点击次数:

  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档案馆空间认知研究  苏君华 李莎

  摘要: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弥补社会交流平台缺失、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凸显档案馆作为社会存在等社会价值,因此,本文提出,以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托,打造档案馆第三空间的建筑品牌;以文化发展战略为依托,培育档案馆第三空间的文化品牌;以社交媒体技术为支撑,构建档案馆第三空间的网络品牌等策略,使档案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三空间。

  关键词:档案馆;第三空间;社会价值;社会网络

  Abstract:Archivesasanimportantpartofthethirdspace,hasthesocialvalueofmakingupforthelackofsocialexchangeplatform,promotingthecitypublicculturalconstruction,highlightingthesocialexistenceofarchives.Therefore,weshouldbuildthearchitecturalbrandofthearchivesthirdspaceaccordingtotheurbandevelopmentplan;fostertheculturalbrandofthearchivesthirdspacebasedontheculturedevelopmentstrategy;buildthenetworkbrandofthearchivesthirdspacewiththesupportofsocialmediatechnology,andmakearchivesbecomeworthyofthenameofthesocialthirdspace.

  Keywords:Archives;theThirdSpace;socialValue;SocialNetwork

  传统认知中,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空间的印象是停留在固定形状建筑的物理实体层面,再加上其内敛的性格特征[1][2],致使其呈现给社会公众的是一个被动的、刻板的以及静止的“容器”形象,其向社会传递的角色定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守卷人而非一个文化与信息传播者。最近几年,随着“第三空间”理论的兴起,国内档案界已开启了新的空间思考模式:“社会公共空间”[3]“公共文化空间”[4]“信息共享空间”[5]“休闲娱乐空间”[6]等多视角、多元化阐释已开始在学界兴起,正在赋予档案馆以新的内涵与活力。这种空间转向不仅是档案馆空间概念的转变,更是档案馆空间认知论的升华,它将打破档案馆的传统定位,使其不仅是一个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地方,更是一个融合人文精神、历史文化与生活艺术的平台。它体现了社会公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开始了对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及社会存在感的深层次追求,赋予了档案馆全新的使命,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档案馆必须冲破传统认知的束缚,以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的文化信息需求。

  1第三空间理论兴起及其与档案馆关系

  1.1第三空间理论的兴起。第三空间理论主要由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索亚(EdwardW.Sawyer)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Oldenburg)两位学者提出,有学者认为是爱德华·索亚最早提出第三空间概念并做出系统理论构建[7],有学者认为是雷·奥登伯格在1989年出版的《TheGreatGoodPlace》一书中首先提出[8]。当然,谁是首次提出对于本文的研究没有任何影响,其观点才是本文所关注的着重点所在。爱德华·索亚认为“第一空间”认知侧重于形式科学,认知对象主要是感知的、物质的空间,即作为物质化的实践性空间,是自然事件展开的场所和舞台;“第二空间”则主要是表现为构想的空间,主要表现为反思的、内省的等思维活动,即作为精神意义上的构想性空间,是思想和观念活动的领域;“第三空间”是指不拘泥于任何物理空间的一种空间形态,一个让社会公众能够感受到自由、公平、平等及舒适的空间形态,即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空间形态。可以看到,爱德华·索亚所阐释的第三空间不仅是能触摸到的物理空间中的“真实世界”,也可能是处在无形的虚拟世界,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的社会存在空间,也可能是一种文化的“场域”存在空间。而雷·奥登伯格则认为社会空间包括“第一空间”(Firstplace),即家庭生活场所;“第二空间”(Secondplace),即工作场所;“第三空间”(Thirdplace),即除了家与工作场所之外的其他场所[9]。在“第三空间”这个场所中不仅没有职场的等级意识,也不会有家庭的角色束缚,有的只是自由、宽松、自在的环境及氛围,展现与释放的是一个完全的自我。可以看到,虽然爱德华·索亚与雷·奥登伯格在关于空间认知的表述上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边界,但是他们在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上有着基本一致的理解,即认为:人是城市空间的创造者,但城市空间也是有“生命的”、有“灵气的”、有“思想的”社会存在,“它决定着我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以及和谁在一起”[10]。

  1.2第三空间与档案馆。从第三空间理论所论述的范畴可以看到,第三空间不仅包括咖啡店、酒吧、城市公园等这些公众休闲场所,也包括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戏剧院等这些具有浓厚文化属性的公共文化场所与平台,而且,也包括一些虚拟世界,如网络世界。可以看到,这些社会空间都包含着诸多用于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文化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的空间场所。如果把第三空间作为一个“全集”来看待,那么档案馆空间场所就理所应当是这个“全集”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子集”。首先,档案馆具有第三空间的一般属性,即档案馆能够给社会公众一个宽松、自由、便利的空间场所,利用者在这个空间中既可以享受着档案信息资源所带来的阅读感,慢慢品味着厚重的历史,又可以体会到无职场压力与家庭束缚的轻松与愉悦,使疲惫的心灵得到短暂的安宁,使漂泊的心灵得以适度的根植。其次,档案馆作为一种社会空间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与文化魅力,其特殊的社会职能赋予了其精神家园的场域属性,这种场域属性又使其拥有了“聚人而成家,聚家而成国”的凝聚力。当然,要想让档案馆这些属性与功能得到合理的发挥,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空间并为社会公众所向往与接受,成为社会公众的精神驿站,吸引社会公众、留住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充满信心,心生向往,档案馆就必须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通过以“服务质量”为导向,以“服务文化”为基点,以“服务资源”为根本,使其所拥有的第三空间属性得以释放与展现。

  2档案馆作为社会第三空间的价值阐释

  2.1具有弥补社会交流平台缺失的社会价值。传统社会文化中,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更显亲密与和谐,传统城市中的四合院及胡同居住文化,使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空间构建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氛围,足以让社会公众形成美好的人生记忆。然而,这一切却在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中不断地被消解,邻里关系日趋淡化,点头之交已实属难得,小家庭封闭正取代大家庭开放,每个家庭都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里。人心的寂寞已使社会公众对手机、互联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依赖,而这种严重的依赖又进一步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使人际关系变得越发淡漠与隔阂,世间冷暖唯有“自知”,人们彼此之间缺乏信任,道德舆论的约束力正在不断地下降,社会凝聚力逐渐消失。而把档案馆作为社会第三空间来进行建设与规划,将有利于弥补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交流平台严重缺失的尴尬,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发展,推动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与消解邻里之间的隔阂,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个社会交流平台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众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及推动城市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而且,也应该看到,人类本性深处蕴藏着一种激情,即“情绪共鸣”,它需要激发需要宣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处于一种正常的“情绪场域”之中并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而这种激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场域空间以及有一特定的社会群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当前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还是有那么多的社会公众宁愿花不菲成本去影院看电影、去现场看球赛、去图书馆看纸质版图书,而这些他们本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在家里通过电视、计算机等实现。为什么?就是因为影院、球场、图书馆等不仅具有物理空间存在的社会意义,更是一个人际交往与思想交流的场域空间意义。在这个空间,你不仅是“你”,你是一个“社会存在”,你不仅是一个心灵孤独的物理存在,而是这个场域中“情绪共鸣”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在这种空间中可以与他人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碰撞。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场域”所存在的社会价值就体现在它可以营造出一种气氛,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具有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根据国家档案局档发[2013]3号《国家档案局关于严格执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利用档案收费规定的通知》:“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含各级各类档案馆)必须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立即停止所有利用档案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这个措施的出台,或许正是对《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一种回应或补充,不仅为档案馆成为第三空间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依据,也为档案馆向第三空间转向提供了良好契机。应该看到,倡导全面建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绝不是一种“口号式”行为,必须有具体可行的落实方案,档案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的组成要素,它具有彰显城市文化的性格特征与社会元素,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形象的能力。因此,可以相信,随着档案馆免费利用的实施,将会有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档案馆,去品味档案中所隐藏的历史故事,去寻求心灵根植的源泉,这不但可以扩充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历史真相,也可以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愉悦精神。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知识、了解过去,提升文化修养,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城市文化、适应城市文化,并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自己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融入这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社会中去。

  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在走进档案馆这个第三空间的过程,使其文化修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行为得到提升,其实这也是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作为个体的人的文化修养与文化能力的提升,其实就是作为群体整体的社会文化修养与文化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到,把档案馆建设成为社会第三空间,对于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2.3具有凸显档案馆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价值。档案馆作为一个社会存在,其社会影响与社会功能能不能得到凸显,除了政策、制度对其的重视与认可外,其自身的能力与特性有没有得到凸显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当前来看,档案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属性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凸显。其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与政治相关联等原因,造成其文化属性的削弱与政治敏感性的强化,导致其文化服务功能日渐被忽视”[11],其文化机构属性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来进行考量,一方面,能继续行使其传统使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阅览利用、进行社会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发挥其资政功能等,另一方面,在当前公众权利得到全面保护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其将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修养,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丰富、多元、自由、便捷与平等的文化空间,这必将使档案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凸显。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